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79164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08教育学0804010133李杏【摘要】丁玲作为一位对生活有独到观察和深刻思考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样一条发展线索:由早期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屮描写莎菲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到中期的小说如中篇小说《韦护》中为“革命”放弃个人爱情,写走出恋爱的羁绊,投身革命洪流以及后期作品屮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下,几T年延续下來的对于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关键词】女性意识苦闷追求【正文】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门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女性意识再貝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曜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加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女性意识将“女”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丁玲的创作中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丁玲一直对女性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形象的典型,忠实而深入的记录了女性解放这一布满荆棘的路上那些带血的足迹。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凸显,也是跟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同时与她的个性也是息息相关的。丁玲从小就孤寂、嫩感,骨了里藏着感伤的因子。她孤傲,喜欢默默地观察人;好幻想,思想往往脱离现实;情感炽烈,“不喜欢过于理智”;天真单纯,“太真实太爱在朋友面前裸露口己的精神”;容易冲动,情绪极不稳定。她曾经狂热地参加过一些政治运动,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和承受挫折的耐力,当“五•四”退潮和大革命失败以后,随即“陷入愁苦的深渊”;她有着强烈的口我意识,不愿接受任何束缚,既割断了同传统的联系,又远离革命,灵魂无所皈依,生命没冇支点,终H沉溺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中,“销声匿迹,慨叹人生如灰暗的深渊。”正是这种心态和对知识女性在特定吋期生存困境的感受,使她与现代主义发生共鸣。不妨说,主体的感受使她从现代主义中找到了“知音”,现代主义又反过來更加强化了她的感受,并使她获得了口我表现的参照系。也许丁玲并没有刻意地向现代派学习,但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她述是不知不觉地与它们走到了一起,使早期创作体现出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最大的体现就是其创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凸显。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丁玲的改变,她的一步步的成长史。一、不甘沉沦的求索1927年丁玲发表了处女作《梦珂》。作品写的是阅世未深的少女梦珂怀着美好的理想寻找自己的生活道路,但现实生活安排给她的是一个比一个更深的陷阱。红鼻子老师侮辱模特,而她所倾慕的温文尔雅的表哥背着她却干出下流龌龊的事……道路未找到,做人的尊严却受到损害。作者深刻地刻画了她道路追求碰 壁的痛苦丿力程。一个向往自由,反对束缚,向往真实,反对虚伪的知识女性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寻找出路,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挣扎,最终还是进入一个不如意的地方。继《梦珂》之后,1928年丁玲发表了她的另一部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在这部作品中,莎菲不再是“五四”初期那些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半新半旧式”女性,而是一个完全置旧礼教,旧道德于不顾的叛逆女性,在小说中,莎菲同时与两个男了苇弟和凌吉士恋爱,这本身就显示了莎菲在这种爱情关系中占据着充分的主动。由被选择而成为选择者,这表明“五四”女性的以婚恋自由,男女平等为内核的妇女解放意识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莎菲在战胜凌吉士后得到的是失落和迷惘。她叹道:“莎菲生活在世上,所要人们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恳切了,所以长远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但除了自己,谁能够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泪的分量?”由失望而门然陷入孤寂、自怜z中,“悄悄地活卜•来,悄悄地死去,我可怜你,莎菲!”这是莎菲女士留给世人的凄凉的绝叫,也标志着丁玲对爱情问题的思考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陷入了新的困惑。这种困惑,一直延续到新吋期以来的女性创作屮。二、走出恋爱羁绊投身革命洪流的新女性1930年,丁玲发表了长篇小说《韦护》,作品描写革命者韦护与小资产阶级女性丽嘉Z间革命与恋爱的冲突,韦护为革命决然离恋人而去,丽嘉也开始冇所觉悟。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发现作者在创作意识上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由过去倾心于表现莎菲式的孤独、苦闷、哀叹、自怜,转变为表现丽嘉所代表的知识女性在新的境遇中的困惑、彷徨、思索与积极的追寻过程。在《一九三零春上海(Z—)》中,女主人公美琳是为了追随革命者若泉而毅然抛弃了整口伏案写作、不关心革命、了无生气的丈夫子彬,这比起丽嘉的被动追随,多了几分自觉与主动,表示了作者对以往盘踞胸中的爱情至上主义更进一步的怀疑乃至放弄。在爱情与革命的对峙屮,已明显绮重于革命一方。到了《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之二)》中,玛丽这位不合时宜的爱情至上主义者遭到更“不客气”的处理,她与虽然爱她但无疑更热忠于政治活动的革命青年望微的分道扬熊,标志着作者对只耍爱情,不关心社会的女性意识的彻底抛弃。1931年,《山家冲》这篇短篇小说发表,我们发现其中年轻的女主人公三小姐已纯然是一位成熟而坚定的革命者,而与之具有对等质量的男性形象已被略去,整个故事已与爱情无关。这就是说爱情也已被省略,革命的内容已成为全部。而已往于爱情故事中用心设计男性主人公这种习惯做法也已改变,与女性主人公相对应的男性形象首次缺席,这种变化正暗示着一种新写作意向,即不再沿袭此前的女性通过男性革命者引领而投身革命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变化了的新的女性意识中,男性个人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以男性集体为主所担当的整个革命事业。30年代,丁玲仍然-•如既往地以女性特冇的细腻敏感的心体会吋代女性的心理。但她笔下的主人公不再是忧郁的女了,而是融入社会,把个人的幸福和民族的强盛结合到了一起。三、对女性解放现状的疑虑与不廿如果说,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这-•段时期丁玲文学创作屮女性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话。那么,到40年代初,丁玲到达延安一段吋间后所创作的作品,则标志着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进入了一个曰益成熟的时期。她以往略带肓目的革命热情降温,社会理性更趋深入,怀疑意识上升,对妇女解放的现状及未来产生了一定的疑虑,并由此激发出强烈的抗拒心理。特别在《“三八”节有感》这篇文章屮,作者指出:“男人们尤其是有地位的男子,和女人本身都把这些女人的 过错看得与社会冇联系些。少发空议论,多谈实际的问题。”当时的延安文化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那些当初响应号召投身革命的“现代的有觉焙的”女人们再度冋到家庭屮做饭带孩子,日渐变得婆婆妈妈,“皮肤在开始有褶皱,头发在稀少”,并且被指责为“落伍”,冇的还遭到男人的遗弃。丁玲正是敏锐地看到了在新的体制之下女性一如既往的不平等,不合理的命运,看到了革命对女性解放所做出的允诺与实际现实Z间的巨大落茅,于是她又一次表现出了“莎菲式”的叛逆勇气,不再幻想,不再对男性充满依赖,而将女性自身的口立与口强意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作者毕生关于妇女问题思考的制发表于1948年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生活后创作的一部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较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作者正式放弃女权立场的标志性作品。作为现代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这种放弃也就是带冇一点女性集体“最后一课”的性质。在作品中,尽管还能从黑妮等女性形彖身上依稀辨出丁玲昔日的一点女性意识迹象,但是,从整体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已不再留恋昨R的一切,那些昔口余影只是写作的某种惯性所致,而绝非自觉所为。我们更多感觉到的倒是作者竭力向当时主导性意识形态靠拢的努力,为此不惜放弃自己作为女人的最基本的感觉。四、总说丁玲作品正是通过一系列具有独特精神个性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五四”以后的新女性在时代的启发下,自我意识重新觉悟的曲折过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女作家这样关心妇女的命运,这样强调妇女的口身解放,这样深刻地指岀妇女问题的关键;也从来没冇一个女作家像她那样,为了她所塑造的女性形彖,为了妇女的彻底解放手那么多的磨难。【参考文献】1・、张勇泉《个性主义的悲剧一解读丁玲》中国社会出版社2、丁玲《“三八”节有感》,见《丁玲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3、丁玲《丁玲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4、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