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

ID:44155746

大小:23.3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_第1页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_第2页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嘉祥县马村镇楚营小学刘建亭所谓数学课活动化教学:是指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探索活动,注重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组织学生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这样一种教学形式。在数学课中进行活动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落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数学课活动化教学:是指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探索活动,注重知识迁移

2、运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组织学生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这样一种教学形式。在数学课中进行活动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落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一、提倡一个“动”字大家一定熟悉唐代王维写的一首诗《冬晩对雪忆胡处士家》,诗中有这样几句:“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诗人把风中竹的动势,满山积雪的清肃,雪花静花静地飘落,庭院因积雪而显得宽

3、敞、洁净,描写得惟妙惟肖,每一句都是一副画,因此,此诗一向被人们视为咏雪名句。其实,细细推敲一翻,诗人之所以描写到位,是釆用了动静对比的方法。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操作活动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我见过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得出物体的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物体的面积。教师首先出示了学校为每班颁发的路队牌子(长方形的),让学生思考:要给路队牌子覆

4、盖一层透明的塑料纸,需要多少大?学生说,不知道有多大?随后,老师就告诉同学们,等学完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了。于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等讲完了面积和常用的面积单位后,他就来完成路队牌子的计算题了。我想,他一定会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谁知道,他只提问了一个学生,就自己拿起手中的小正方形,来度量,学生一看就明白。噢,只要拿手中的正方形来比一比就可以了,学生一下子“全会”了,但真正会了没有?从课的最后,教师设计的一个问题,我才明白学生前面的问题并非搞清楚。“题中,教师出示了小明的房间,量出了一个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让学生算一下小房间的面积,好几

5、个学生不会做…•…”我就觉得,若将老师前边的操作改为学生的操作,同学间的交流合作,那么,学生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就真的明白了。看来,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适时地多动,才能增加他们思维的负担。二、突出一个“活”字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是引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在数学活动化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一个“活”字,即思维活,思路活,做法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比如:在六年级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

6、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观察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计算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后来,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象造房子后,要粉刷教室和教室外面的柱子,就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有,工厂的烟囱是长方体的,火柴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的,老师办公桌的抽屉等,那么在计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时,是不是就照书上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呢?学生马上说不是的。因为教室的柱子比较高,不容易测量,于是,我让学生拿了火柴盒进行试验。我们知道,火柴盒有内外两层,在计算外层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外层只有四个面,而内层呢,有五个面,他们通过实际计算,又

7、发现在忽略火柴盒的厚度时,把外层四个面的面积和再加一个侧面的面积,就是内层的表面积。再通过观察,学生还发现了工厂的烟囱和教室外面的柱子以及工厂里的通风管(长方体的)都只有4个面,所以在计算时,就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出去看一看,想一想,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感和自信心。三、强调一个“新”字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

8、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这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