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程标准

解读课程标准

ID:44150036

大小:231.00 KB

页数:86页

时间:2019-10-19

解读课程标准_第1页
解读课程标准_第2页
解读课程标准_第3页
解读课程标准_第4页
解读课程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课程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课程标准 把握教材教法 关注教学问题姜书勤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品德与社会教材编写核心组成员一、课程走向综合“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是将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劳动等课程综合而成。这个综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相融,类似于化学反应而成的合金。课程以“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生活事件体现了教材的综合性。综合性也体现在了课程的目标上。二、课程回归生活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也是与生活一

2、体的。生活是指人的生存、活着。生活是人的生活,因此,生活不能没有道德。道德的本质是利他。道德是人自身对生活规则的总结,是生活的智慧和艺术。追求道德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一句话,没有道德,人就无法生活,生活也就不再是人的生活。总之。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和道德是一体的,脱离了生活,道德也就成了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与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三、目标趋向平凡传统德育课程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无视个人的道德需要,在道德

3、要求上剥离了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成为一种空洞、抽象的口号,丧失了它应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传统德育目标推崇一种“圣人道德人格”和“英雄道德人格”。这种教育目标过于高大单一,而又不分接受者的年龄阶段,超越了人在道德领域的“最进发展区”,是无效的。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则从崇高走向平凡,目标更具体了,更现实了。有了平凡才有亲和力,有了平凡才有真实感,有了平凡才会有崇高。我们的道德教育不是教人做伟人,做圣人,而是教人做常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趋小:寻求“大义”与“小节”的统一。过去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关注更多的是高尚的品德,崇高的

4、理想,目标定得偏高,距离生活很远,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新课程的目标强调日常生活中怎样做人做事。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大多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但也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琐事”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趋实:寻求知与行的统一。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判断,从而受到启发,并产生自觉实践道德的一种愿望。趋情:寻求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撞击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没有这样的交流就没有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上的共鸣。“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仿其行。”品

5、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进而形成多元文化结构,多元利益群体,多元价值取向。鲁洁教授认为:“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取向。”我们在培养目标中努力培养学生这样一些观念和取向:践行观:学了用,说了做。践履躬行。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话观:商谈、沟通、理解、认同。分享观:共同分享、助人为乐。多元观:注重在分清基

6、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有不同的选择四、原则与时俱进教育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1、价值取向多元化。2、关于正面教育。3、关于见义勇为。4、关于拾金不昧。5、关于节约水电。6、以人为本,见物见人。五、从知识型走向智慧型很多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感到新课程难,为什么感到难呢?这是因为新课程的实施中有许多不确定的东西。新课程的本质就是具有不确定性。教育家赫拉克里特说:“儿童教育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一)教学目标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教学目标都是预设好了的。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都是教参

7、中规定好的。教师是不可更改的。新课程确定的教学目标,既有预设的,又有生成的。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参考书或教师用书上规定的教学目标。生成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指教学前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思想实际新增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超越预设的收获;意外的收获。追求一种课堂教学的溢出效益,正是我们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二)教学资源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把教材被看作是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学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教材是不可更改的圣经。新课程不再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学

8、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成了课堂教学的新的资源。(三)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线性的设计,教学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上多少分钟,每个环节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都是预先设计的好了的,老师的最后一句话音刚落,下课的铃声恰好也响了,往往成为人们最为推崇的课。这种线性的预设使课堂逐渐走向封闭,走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