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胸腔或腹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5~8月间在我科治疗的6例恶性胸腹水患者,予以胸腔或腹腔内灌注贝伐单抗200mg,分别1〜3次,评价患者胸腹水控制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6例患者中,CR1例,PR3例,SD2例,除1例腹水患者出现轻度肠粘连,对症治疗后恢复外,余病例均未发生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胸膜腔内或腹膜腔内注入贝伐单抗治疗癌性胸腹水疗效明确,可短时间内迅速控制胸腹水,争取尽早进行全身治疗机会,对不能接受全身化疗的患者起到姑息减症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发生静
2、脉应用的相关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仍安全有效。[关键词]贝伐单抗;腔内灌注;恶性胸腹水[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5-0158-03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大约50%的晚期肿瘤在其病程中可能会出现恶性浆膜腔积液,相关研究表明肿瘤的负荷、胸腹腔积液量及肿瘤生长速度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1,2]。因此对于出现恶性胸腹水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迅速抑制胸腹水的增长,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中的一部分患者山于症状的迅速改善而获得全身治疗的机会,达到延长生存的目的。既往单纯胸腔穿刺术仅能
3、暂时缓解症状,协助诊断,有效率为53.2%〜53.7%[3],胸腔闭式引流术可多次引流胸水,并可分次向胸腹腔内灌注约物,有效控制胸腹腔积液的产生及增长速度。常用于胸腹腔灌注的药物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硬化剂(滑石粉等),总冇效率可达71%〜96%,但会产生胸痛、发热、急性成人呼吸岩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等相关并发症[4]o第•:类为化疗药物,如钳类、阿霉素等,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83%[5]。第三类为生物免疫制剂如IL-2、TNF、干扰素、香菇多糖、0K-432等[6]。近年來研究显示:恶性胸腹水的产生与某些介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增加有关[7]。贝伐单抗是抗
4、血管抑制剂,可与VEGF结合,阻碍VEGF与其受体在内皮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同时降低组织间的液压,使肿瘤组织周边微环境正常化。我们尝试应用贝伐单抗胸腹腔内灌注,观察疗效。2012年5〜8月我科选择一些不能耐受化疗的病例,应用贝伐单抗进行胸腹腔灌注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①不能耐受全身化疗;②腔内灌注过药物,无效;③有明确病理和影像学资料证明是晚期恶性肿瘤;④腔内积液有细胞学证实,积液内细胞学阳性。共有6例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腔内灌注治疗,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0〜85岁,中位年龄58岁;3例肺癌,1例乳癌,1例胃癌,1例软组织肿瘤。其中
5、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其中2例患者胸腔灌注贝伐单抗1次,3例患者胸腔灌注2次,1例患者胸腔灌注3次。1.2治疗方法6例患者灌注前均采用胸腔或腹腔微导管引流术,以防止穿刺点出血。单次或多次引流胸腹水后,胸腔内灌注贝伐单抗200mg(2支)加入50mL生理盐水稀释灌注;腹腔采用同量贝伐单抗,根据胸水增长速度至少1周后再灌注,最多不超过3次。1.3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液性暗区深度和再次抽出胸腹水量为标准。完全缓解(CR):注入贝伐单抗1次后,胸腹水完全消退并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注入贝伐单抗两次后,胸腹水彩超液性暗区深度较注药
6、前减少50%以上,并且再次抽出胸腹水量低于前次抽出量1/2,并维持4周以上;无变化(SD):注药后,超声胸腹腔液性暗区深度较注药前减少不足50%,但未超过治疗前水平;一且胸水增长速度同治疗前;进展(PD):注药后胸腹水彩超液性暗区深度较治疗前增加,或胸腹水进展速度较治疗前加快。2结果2.1临床情况本研究中包含4个病种的6个病例,其中肺癌3例,乳癌1例,胃癌1例,肉瘤1例。6例病例中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50-85岁,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6例病例屮4例为胸腔积液,2例腹腔积液,6例病例均获得了积液的细胞学诊断。均应用腔内灌注贝伐单抗治疗胸腹腔枳液
7、。其中应用既往传统药物(顺钳、香菇多糖)失败2例,首次即应用贝伐单抗进行胸腹腔灌注4例。6例患者中4例灌注前未行全身治疗;1例胸腔灌注顺钳联合全身化疗失败后,胸腔改用贝伐单抗灌注治疗;1例间断口服靶向治疗。2.2疗效使用贝伐单抗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积液6例患者屮,积液疗效控制率达100%,其中CR1例,PR3例,SD2例。起效时间平均5d;除2例死亡患者PFS分别为2个月及7个月外,随访至2013年3月15R,余4例PFS均未达到。总体疗效除1例患者2个月后PD,其余5例达到疾病控制,其中3例PR,2例SD。6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肠粘连外,无相关副作用发牛。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