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文献综述】

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文献综述】

ID:441408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8-02

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文献综述】_第1页
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文献综述】_第2页
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文献综述】_第3页
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文献综述】_第4页
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10000吨散货船下水计算引言:船舶下水相比船舶建造,占地小,时间短,但是其工艺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却高于船舶建造。本文献综述,将对多篇船舶滑道纵向下水、船舶气囊下水及船舶快速性文献进行或归纳总结(阐述其研究现状),或粗浅评价(依据其他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独特理解)。虽然评价有些粗浅,但也是有理有据。一旦证实笔者的一个指定观点正确,将会导致前辈们的测定有所偏差。但若不钻此牛角尖,笔者的论文会毫无吸引力,没有创新精神,缺乏价值。虽然笔者的观点也未必能创造多大价值,却体现了科研的求实性、严谨性、精确

2、性。论文中会以小篇幅探讨该牛角尖。1.滑道纵向下水1.1周执平的滑道下水文献综述提到滑道纵向下水,不得不提到周执平,他老人家对滑道下水颇有研究,写了不少建设性文献,后人的文献也多是基于他的。周执平在实船测试中利用船艏5条横梁测定各横梁负载随时间变化曲线,研究后得出结论:“尾浮至全浮过程中,滑倒反力并非仅仅作用在前支点这一点上。因此不必保守地认为船舶尾浮时的反力集中在前支点一点上,而是分布在首部滑板约10%的区域内”,“经典下水计算无法确定各个弹性支座上的支承反力是如何分布的,为此借助于实船测试可以弥补此不足”[1]。针对

3、上面笔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复杂的下水实验中,经典力学和材料力学已经很难捕捉和计算弹性支座的支反力,还是实际测量来得可信、直观、保险。“由于船舶纵向下水尾浮过程中,不必再保守认为滑倒总反力仅作用在前支点上,随着滑程增加而由尾向首逐渐传递实际上作用在靠首部一些滑板垫木或下水横梁,其最大值不是发生在尾浮开始时刻而基本上发生在尾浮过程中间阶段,船体视为弹性体且在浮力、重力、滑道反力作用下呈中垂状态,因此确定前支点的位置,其主要决定因素是滑道末端的潮高”[2]。他将船视为弹性梁的观点笔者认为是建立在船体无限长情况下,

4、船体总纵强度忽略不计的理想极端情况下“尾浮过程中,压力最大值不是发生在尾浮开始时刻,而基本上发生在尾浮过程的中间阶段。一般滑道反力控制在小于水质量载荷的25%,分布范围约在首部10%—20%滑板长度内”[3]。这是他多次实测后所得数据,属于经验积累,笔者无权评论。1.2其他滑道下水综述枯水期低水位可以说是滑道下水的瓶颈,因为容易引起后果恶劣的尾倾。陈轶峰等人设计出纵向下水辅助工装,在船尾增加气囊,增大排水体积,提高浮力对滑道末端的力矩,从而巧妙的解决枯水期下水尾落的危险[4]。此种方法因经济实用简便,也可用于非枯水时期,

5、如落潮等水面低的情况。气囊也可以改成空油罐等密封且轻的东西,前提是必须固定好,撑过下水时间即可丢弃回收。李辉、余辉等人为了对限制水域内船舶纵向下水运动进行完整而准确的预报,考虑兴波阻力、粘性阻力、锚链力、钢缆力、水流力、横向侧推力的动力效应以及不对称水域等因素对下水运动的影响,针对下水各阶段建立了船体运动模型,提出了一种较为完善的限制水域内下水运动理论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一艘45000顿化学品/成品油轮的下水运动进行了预报,并于实船下水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船舶下水运动,为分析和判断船舶

6、下水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5]。船舶每次下水,海况都有差异,所以不可能有完整的数据库。针对下水各阶段建立船体运动模型和添加最大不确定因素,并借助电脑迅速计算出极端条件下风险因素,并加以考量和规避确实是较稳妥的方法。殷骏等人采用光纤Bragg光栅技术,对船舶下水横梁受力进行测试,并对理论计算进行校核。测试结果表明:现有船台采用双滑道纵向下水工艺在船台滑道本身承载能力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对于4250TEU箱集装箱顺利下水是安全的。光纤Bragg光栅技术应用于横梁在船舶下水过程采样间隔为10ms,测试数据可靠、真实,结论分析准确,从

7、测试数据可以准确分析出船体下水过程中各根横梁从敲中墩、边墩、打开止滑器、船体滑动、尾浮至整个船体下水等各个阶段的动态受力过程。光纤Bragg光栅技术在动态测试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广[6]。利用光栅这种现代化技术测试船舶下水横梁受力比周执平前辈的“土方法”先进。这说明工业文明的突破给各个领域带来提升,从而促进新的工业突破……这是个良性循环。1.3尾浮滑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周培勇对船舶尾浮过程的讨论:资料表明,静力计算得到尾浮滑程一般总比实测的小一些,本例计算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个事实,尾浮滑程计算值为

8、122.62m,实测值为135.72m。把这种现象戏称“延迟”。大多数实测尾浮滑程较大,也就是说延迟是正的。下面就延迟问题进行讨论:船舶始终运动,当滑行到临界位置时,惯性作用必使其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才开始尾浮[7]。尾浮滑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存在误差,并且不可避免。什么原因,以及什么才是真实值?笔者会在接下来论文中做粗浅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