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10476
大小:36.52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0-18
《重新评估当代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新评估当代文学背景近年来,“”成为汉语文学界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期,由海外学者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遵循的文学文化史观,及由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主持的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所呈现出来的百科全书式的点状辐射式的脉络的思路,则从另一个角度对''当代文学重估”的话题做出了一种“面向文学史”的可能的解答。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重写”、“重估”的呼声背后,有哪些深层动因?隐含了怎样的文化诉求?又该如何寻求实质性的突破?傅小平: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强调要对当代文学进行“重新评估”。前段时间很多专家学者关于当代文学经典化的热议
2、,就隐含了重塑当代文学版图的诉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你认为这些呼声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层的动因?又隐含了怎样的诉求?贺绍俊: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学者提出“重写文学史”,从此以后,重写文学史几乎就成为了一种最普遍的学术目标。80年代的“重写文学史”是当时“解放思想”社会思潮在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必然反应。“解放思想”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政治策略提出来的,应该是一个政治现实主义的口号,但也许政治决策者们并没有想到它会带来一种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而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然就成为了最先倒下的几张
3、牌中的一张。人们发现,以前建构起来的现当代文学史大厦是一个很糟糕的建筑。“重写文学史”的主张从根本上说,就是企图建构起一个崭新的、更漂亮的建筑。为什么这种呼声2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因为还没有一个真正说得上是崭新的、完整的建筑矗立在人们面前。为什么“重写”了20年,还不能建构起一个崭新的大厦,因为人们建构大厦的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中国的学者在“解放思想”上并不是彻底的,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但在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层面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也就是说,人们不断变换着新的建筑材料,却始终是把新大厦建在原来的“基础”上。所以,今天的重写文学史主要只是在做“改朝换代”
4、的事情,并没有做“改变世界”的事情。也就是说,相对于过去的文学史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真正要使“重写文学史”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首先要彻底完成“解放思想”的任务,也就是要解决好文学史研究的哲学根基和元理论问题。张清华:"重新评估”其实还是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运动的继续,自然很有必要。但这里面的含义有所变化:原来的“重写”主要是试图颠覆关于现代当代文学的一套评价系统、叙述框架,把被埋没和忽视的作家诠释出来,把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化和意识形态化的作家逐出中心;90年代以来的“再解读”主要以文化研究的方式解释红色叙事的奥秘,有些
5、“偏左”的研究者则通过所谓“现代性”过度诠释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之类的理由,给革命文学以合法性的解释;但在最近出现的“重新评估”当代文学的思潮,我以为则带有某种总结和反思的意味一一特别是有关当代文学的"本土经验”的重要性的认定。这其中有许多原因:首先是中国作家自我意识的增强,即本土经验书写和民族美学意识的增强,再者是由当下中国社会的空前复杂所决定,作家介入现实经验、当下经验的必要性更加突出,而这些必要性在中国作家近十几年的创作中已经有所体现,也就是说,中国作家的成功和成就再也不是基于对西方文学的追赶和模仿,而是基于其对中国现实与当下经验的丰富而真实的描写,
6、基于对中国固有文学传统的某些再认同。这当然也还不是全部,在我看来,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确出现了许多在美学上具有了成熟和典范意义的文本,特别是长篇小说,它们同时具备了两个重要属性:即在思想与价值尺度上具有了人文主义的普世性,在经验的书写与美学神韵上则具有了十足的中国性。这是最值得欣慰和应该加以认可的,但这种肯定性的评价,与目前国内的一股文化上的“崛起论”思潮、与“伟大复兴”等政治命题之间应该加以区别,因为文学方面的成败完全是一个人文范畴的命题。张炯: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文学发展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要客观地认识它,往往需要有反复的认识过程。以我看,文学史包含
7、三个基本的方面:第一,客观地叙述文学发展的过程;第二,恰当地评价具有一定历史影响的作家作品;第三,尽可能发现和论述文学发展的规律。我以为真正做到上述要求的文学史,就是比较成功的文学史。但由于人们对文学资料的占有,往往从不够完备到比较完备;人们对文学作品和作家的评价,常依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差异,其或褒或贬也会有所差异;而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则只有在对历史性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刻研究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所得。因此,文学史的书写必然会因人而异,因代而异。常常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评价,都要经历数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评价,才可能得到定评。所以,对我国当代文学不断
8、有学者进行重新评估,这是正常的。汪涌豪:说到底,任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