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

ID:44108089

大小:72.2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8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_第1页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_第2页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_第3页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_第4页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摘要】黄河下游是一条多泥沙堆积性平原河流,以水少沙多为其特征,形成了世界上著明的地上悬河。70年代以来,河床以淤积为其主要特征,尤其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工程对河床流路的规范化,河床的淤积速率明显增大。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物中,上段较下段粗,深层比表层粗,河床比漫滩粗。游荡性宽河段的泥沙淤积量较大,其次为过渡性河段,弯曲性窄河段淤积量较小。黄河下游河道变化受地质地理、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各种因素影响。【关键词】黄河;河道淤积;地上悬河;河道变化1.引言(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

2、拉山北麓,向东流经九个省区,先后跨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三个地形地貌阶梯。据地质地貌和河流水文特征,将黄河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自河源地至内蒙的托克托,河道长3472Km,落差3846m,比降1.11%。,流域面积38.6万Km2,占全流域的51.3%;中游自托克托至河南的桃花峪,河道长1206Km,落差890m,比降0.74%。,区间流域面积34.4万Km2,占全流域的45.7%;下游自桃花峪至山东垦利河口,长786Km,落差95m,比降0.12%。,区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谈【摘要】黄河

3、下游是一条多泥沙堆积性平原河流,以水少沙多为其特征,形成了世界上著明的地上悬河。70年代以来,河床以淤积为其主要特征,尤其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工程对河床流路的规范化,河床的淤积速率明显增大。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物中,上段较下段粗,深层比表层粗,河床比漫滩粗。游荡性宽河段的泥沙淤积量较大,其次为过渡性河段,弯曲性窄河段淤积量较小。黄河下游河道变化受地质地理、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各种因素影响。【关键词】黄河;河道淤积;地上悬河;河道变化1.引言(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向东流经九个省区,先后跨越

4、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三个地形地貌阶梯。据地质地貌和河流水文特征,将黄河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自河源地至内蒙的托克托,河道长3472Km,落差3846m,比降1.11%。,流域面积38.6万Km2,占全流域的51.3%;中游自托克托至河南的桃花峪,河道长1206Km,落差890m,比降0.74%。,区间流域面积34.4万Km2,占全流域的45.7%;下游自桃花峪至山东垦利河口,长786Km,落差95m,比降0.12%。,区间流域面积2.3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1)黄河下游是一条多泥沙

5、堆积性平原河流,在进入下游的近16亿吨泥沙中,约1/4输入深海,约1/2沉积于入海三角洲,其余约1/4堆积于下游河道内,使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积抬高,年均淤积厚度0.05〜0.10m,临背差3〜5m,部分河段最高达10m以上,是世界上著明的地上悬河。1.现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1)现黄河下游河道是1855年兰阳铜瓦厢决口,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改道形成的。1855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各河段淤积变化各有不同特点,铜瓦厢决口初期,东坝头以上河段溯源冲刷形成高滩深槽,以下则漫流淤积。1875〜1905年,东坝头河段陆续修筑堤

6、防,沁河口至东坝头河段由溯源冲刷相应转变为溯源淤积或塌滩淤槽。现阶段花园口以上河段老滩已不明显,以下河段还保存有老滩,但高差已逐渐减小,老滩滩面上的淤积物为1855年前堆积,其它则为近年堆积。1935〜1985年,受花口改道后的溯源冲刷和三门峡水库运行影响,花园口以上河道冲淤基本平衡,以下河段则淤积明显。现阶段小浪底水库已开始运行,花口以上河段已具有一定的冲刷能力。(2)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物中,上段较下段粗,深层比表层粗,河床比漫滩粗。黄河水携带的泥沙中,小于0.025mm的泥沙约占全部沙量的50%,主要在洪水漫滩时淤

7、积在滩上(约占滩地淤积物的一半),淤积在主槽的很少(一般不到主槽淤积物的5%)o大于0.025mm的泥沙占全部沙量的50%,但在下游河道的淤积量中却占70〜80%;大于0.05mm较粗颗粒泥沙,仅占全部沙量的20%,但在淤积量中却占50%,在主槽淤积量中更多,占到80〜90%;大于0.1mm的粗泥沙,几乎全部淤积在主槽内。从测量断面中可看出,黄河主河槽在两岸大堤之间摆动频繁,形成多个粉细砂透镜体。(1)据黄委会1935〜1985年实测资料计算,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总量80〜90亿吨,其中沁河口——东坝头淤高约lm,平均淤

8、积速率2cm/a;高村陶城铺淤高2.5〜3.5m,平均淤积速率5〜7cm/a;陶城铺以下淤积厚度逐渐减小,一般2〜0.5ni,平均淤积速率4〜lcm/ao另据叶青超等研究,1954〜1982年,花园口——东坝头段沉积厚度2.10m,平均沉积速率7.4cm/a;东坝头——艾山段沉积厚度2.86m,平均沉积速率10.2cm/a;艾山——利津段沉积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