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的跨文化诗学研究

陈黎的跨文化诗学研究

ID:44072627

大小:82.51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18

陈黎的跨文化诗学研究_第1页
陈黎的跨文化诗学研究_第2页
陈黎的跨文化诗学研究_第3页
陈黎的跨文化诗学研究_第4页
陈黎的跨文化诗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黎的跨文化诗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陳黎的跨文化詩學硏究感謝劉紀蕙教授的評論和陳黎先生的指止與部分資料的提供,得以有了臾進一步的修改和論述。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1參照張雙英編寫的《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和洪子誠、劉邃翰合編的《中國當代新詩史》。2文學獎是否可以是一種指標,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但是2000年陳黎繼洛夫及白萩之後成爲第二十三屆吳三連獎的文學類以新詩獲獎者,將有極大的可能改變文學史對陳黎的引介和評價。陳正芳*一、解讀陳黎文學生命的一種方法陳黎,原是一位在《台灣文學史綱》不佔篇幅的作家,然其三十多年的創作不僅累積了相當豊富的成果,近十多年以其作品進行品評的賞析文字也與

2、FH具增。雖說近年出版的幾本新詩史對陳黎其人其詩的引介已有字數的增加,卻仍然從他曾爲《大地》詩社成員爲選評的立基’寫史之人固然有自我的文學史觀,且參照的文獻也多少反映了某種歷史的真實,但是陳黎的重要性是依附在《大地》的時代意義上嗎?$早在九0年代初林燿德就將陳黎選入《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彼時的陳黎創作量不多,「卻是一位風貌多變的詩人」,且其「多面汲取創作意念,在詩和散文兩者的經營中,都出現他複雜的身世」。(頁377)再就奚密、廖咸浩、賴芳伶、劉紀蕙等學者撰述的幾篇具有指標性的論文,應該可以看到詩人棄絕編碼的個人特質和突破文字侷限與形式框架的詩路歷程。

3、如此一來,詩人在台灣新詩史的定位便當重新確認,換言之,我們或許該試圖探詢的是陳黎的文學生命在沿著自己的創作軌跡前進時,如何匯流於台灣文學史的大溪。陳黎詩作兼具前衛和本土的特質,是現今最爲人稱道之處,於是乎從後現代主義、後殖民論述、精神分析、美學等觀點解析陳黎创作的特點及時代意義相應而生。林燿德指稱陳黎多面汲取創作養分的多面性是接受「西方思潮」、「第三世界文學」和「影像藝術」(頁377)。其妻張芬齡更淺白地說:「透過閱讀和聆聽,他讓自己和世界保持相當的聯繫。他寫他喜歡的作家,音樂家,藝術家,並且把許多詩人的作品翻成中文。」(王威智編,頁182)如是之故,

4、陳黎的文化跨越亦是不可輕忽的創作特質,由此是不是可以說在本土與前衛之外,以文化越界的理解,陳黎落實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口號?而這是不是也超越了〈大地〉詩社在台灣文學斷代中的重要性呢?陳黎的文化跨越性是多重而複雜的,舉凡音樂、美術、中國古典、日本、西洋、拉美文學及廣告等皆可入詩,其中乏人討論的是陳黎如何藉由翻譯進行跨文化的詩创意。上個世紀九0年代初,陳黎寫了一篇充滿詩人想像的散文——〈塔拉斯布爾巴島之旅〉,這篇散文精彩之處在於一個擬真的度假之旅,建構了詩人的文學烏托邦',其屮有一段文字最能彰顯詩人的自由主義:我走到飯店外,卻沒看到任何旗幟。無數金黃

5、的小花開滿草地那邊的斜坡,這些矮小、火力十足的植物像突擊隊般翻過岩石,一直向海邊挺進。櫃台人員走出來告訴我那些花就是他們的國旗。「你的意思是你們的國旗是黃色的?」我困惑地問。他搖搖頭,對我說他們的國旗沒有固定的顏色。他說這些黃澄澄的花很快就會凋盡,被另外一種濃烈的藍紫色的花取代。春天的心由黃轉藍,又轉紅,這些無名的小花交互興替。風今天抖開j種顏色,明天又吹醒另i種顏色。春天在這島上的山坡不斷地變換阈旗——不同的共和國輪流佔領山頭,以勝利者的姿態向世人誇示它們的旗幟。塔拉斯布爾巴島是作家虛擬的度假勝地'但是擬真的描寫讓讀者真心嚮往。從進入小島的海關到出境

6、的機場逗留,不僅是旅程的開始與終結,也是作者建立文學烏托邦的過程。在此叢爾小島只要手持文化院認證的「世界文學家名作集」屮任何一種,即可輕鬆入關。陳黎強調此國人民璽視文學之程度,在英度假結束時,可見一斑。機場免稅書店的店員請作者在塔拉斯布爾巴語的《小丑畢費的戀歌》上簽名‘除了點出整篇遊記的想像性,也昭明陳黎一貫的詼諧作風。本文原結集在《彩虹的聲音》(1992年),後收錄於《陳黎情趣散文集》。、聶魯達這段文字是陳黎翻譯自Neruda,Pablo.Conficsoquehevividomemorias.Barcelona:EditorialSeixBarra

7、l.1976.p.410-422.相仿的段落只佔全文的十分之一不到'而被援引翻譯的段落是夾在聶魯達談其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小段文字,故不應視〈塔拉斯布爾巴島之旅〉爲仿作。見《詠歎調》。如果耍談這段文字的創意,一定耍回到陳黎的翻譯來看。陳黎曾經翻譯一段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Neruda)漫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前後經歴,那是一九六三年的春天':春天以蔓生的黃色展開它的行動。萬物都覆上了不可勝數的金黃的小花。這矮小、火力十足的作物開滿山坡,爬過岩石,一直向海邊挺進,甚至冒生於我們平口行走的小徑中央,好似向我們拋下戰書,以證明它的存在。那些花長久忍受隱匿的生

8、活,貧瘠的大地棄絕它們,讓它們寂寥地久藏地底,而今它們似乎找不到足夠的空間去安頓那螟沛的黃。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