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55206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病并发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対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対照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等则显著低于対照组,差界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掌握疾病
2、健康知识的水平及自我护理的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死亡率。关键词:尿毒症;左心袞;I[令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2-8602(2015)06-0289-02左心衰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危重心血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因此要针对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的患者加强护理,以降低死亡率[1]。本研究以80例尿毒症合并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合并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在24-83岁,平均年龄53.2岁;80例患者中5例为糖
3、尿病肾病,19例为高血压肾病,余者56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左心衰时主要表现端坐呼吸、咳嗽,痰呈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心率加快,有时出现舒张期奔马律;其中2例两肺布满湿??音或(和)哮鸣音,1例伴有代谢性酸中毒,1例重症贫血;所有患者均少尿或无尿。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布具有均衡性,可以比较。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以执行医嘱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紧急血液透析护理:选择可保证足够血流量的部位进行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要求,防止细菌污染引起热源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
4、意识、血压、脉搏、体温等,是否出现恶心、呕吐、高热等反应[2]。(2)临床常用硝普钠进行降压、改善微循环,治疗过程中耍避光缓慢静滴,根据医嘱适当调整滴注速度,如患者有明显水肿需应用利尿剂,则要准确记录患者24h的液体出入量;如患者出现低血钾症状,则要报告医生及时补钾。(3)加强患者的口常饮食护理,尿毒症合并左心衰患者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00-200ml左右,以控制尿液量排出;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鼓励其多进食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1.3观察指标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分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自我护理技能,采用Zung焦虑及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况进行评估。
5、1.4统计学处理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死亡2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2.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等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03体会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的护理要掌握发病的临床特点,做到细心观察、精心照顾,如患者突然出现气促、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则要加强监护,严格掌握尿毒症合并左心衰患者的急救程序,主要为体位、吸氧、
6、舌下含化血管扩张药,执行上述程序的同时及时报告医生。如患者需静脉滴注硝普钠,则耍严密观察输液速度,否则会由于静脉滴注操作不当而导致患者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滴注速度进行调节。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用药原则,不要盲目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等[4]。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其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等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界具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针对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进行护理丁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掌握疾病健康知识的水平及自我护理的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死
7、亡率。参考文献[1]崔小英,张旭,冯辉,等.尿毒症肺部病变29例尸检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9(5):287.[2]宋丽英.硝普钠滴注屮低血压的预防措施[J]•实用护理朵志,2012,4(5):6.[3]王秋云,姜继光,陈佩意.68例次尿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4,4(9):9.[4]钟建筑.28例尿毒症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11(1):5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