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根治术后用贝复济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

乳突根治术后用贝复济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

ID:44033720

大小:33.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乳突根治术后用贝复济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乳突根治术后用贝复济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乳突根治术后用贝复济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乳突根治术后用贝复济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乳突根治术后用贝复济的临床疗效作者:张江平,彭振挥,杨妙丽,张向红,许琨【关键词】乳突根治术【关键词】中耳炎;乳突根治术;贝复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临床资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8例(62耳),男19例(20耳),女39例(42耳).年龄9〜71岁,病程4mo〜35a.主要症状有耳内闷胀、堵塞感28耳,耳漏46耳,听力下降52耳,耳鸣18耳,耳疼31耳,眩晕6例,患侧头闷胀痛19例,均全身和耳部应用抗生素保守治疗无效.电测听示传导性査13耳,混合性査49耳•咽鼓管功能检查示通畅51耳,不通畅11耳.中耳乳突薄断层扫描发现中鼓室密度增高15耳,

2、后鼓室密度增高39耳,鼓峡部密度增高47耳,上鼓室密度增高47耳,鼓窦密度增高46耳.听骨链不同程度吸收破坏39耳,乳突骨质破坏7耳,外耳道后上壁及鼓环破坏5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62耳全部选择常规乳突根治术,耳后骨膜下脓肿及痿管4例做耳后切口,其余58耳做耳内切口.乳突充分轮廓化,面神经哺削至充分低并断桥,充分开放上鼓室及面神经隐窝,清理上鼓室、中下鼓室及鼓窦病灶,探查听骨链情况及活动度.耳道皮肤盖于面神经悄上,碘仿纱条塡塞乳突腔.术后切口均7d拆线.术后10〜14d取出耳内碘仿纱条,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40耳)和对照组20例(22耳).治疗组患者用红霉素

3、油膏纱条加贝复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常规行外耳道换药,术后换药时将贝复济直接喷于创面'以及喷于消毒干纱布条上,充分均匀浸湿纱布,但药液不能太多,每次剂量约150AU/cm2.干纱条再加少许红霉素油膏常规换药.对照组患者用干纱条加少许红霉素油胃常规行外耳道换药.根据创面渗出情况,每1〜3d换药一次,观察术后干耳的时间.术后换药首先注意严格消毒,不能过多触动术腔创面;分泌物多时用消毒棉球清理干净,有肉芽异常增生时,用银子夹除.术后3〜4wk术腔开始机化形成结缔组织,并逐渐上皮化,3〜6vk干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

4、患者术后伤口渗血少,创面表皮生长快,无肉芽过度增生,术后1〜3mo复诊,均获干耳,外耳道宽大,全部鳞状上皮化,干耳率96.8%获得干耳时间为(32・4±4.5)d・对照组为(38.0±5.5)d.经团体t检验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说明常规乳突根治术后-患者用贝复济行常规外耳道换药,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换药时间,提高干耳率.2讨论尽管有各种改良的乳突根治术,但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仍是耳鼻喉科常规手术之一,且术后都留有术腔,术腔潮湿,肉芽生长和皮屑堆积引起炎症和不干耳〔1〕•多数学者已逐渐放弃一期乳突术腔植皮〔2〕.口前认为病灶的彻底清除是术后干耳的关

5、键〔3〕,本组病例多数病程长,病变范围广,全部选择常规乳突根治术,在显微镜下用电钻使乳突”轮廓化”,充分开放上、后鼓室,完全清除乳突、鼓窦、鼓室一切病灶,使乳突腔、鼓窦、鼓室及外耳道成为一个连通的大腔,引流好,预防并发症,并且能获干耳.贝复济为无色透明液体,为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4〕,能促进与创伤修复有关的所有细胞迅速增殖和分化,从而主动促进创面修复,提高愈合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创伤修复治疗新药〔5〕・贝复济是国际上第一个正式

6、批准上市的bFGFffl于创伤修复的药物.各种实验结果表明,贝复济能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5,6〕・本硏究应用贝复济后,可见创面愈合明显加快,但要注意清除过度增生的肉芽组织,保证桥口和鼓峡部通畅,这对术后干耳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钟新泉・乳突根治术后行外耳道后壁重建及鼓室成形术〔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4):370-371・〔2〕刘文,张增,王卫国,等.乳突腔植皮与不植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3;1(1):71-72.〔3〕王新春,方芳,潘玲,等.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分析〔J〕•

7、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9):421.〔4〕王宇,钱风兰,汪平,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3):2126-2128.〔5〕王世岭,崔晓林,付小兵,等.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牛长因子治疗烧伤及皮肤损伤的临床硏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9;15⑶:196-199.〔6〕郑少萍,郭树忠・不同剂量bFGF和硫糖铝联合局部应用对兔背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5):1398-14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