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33309
大小:58.3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8
《企业需求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需求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对天津市48家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满意度并不高,学生在知识体系、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与企业要求差距较大。为使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强通识教育,建立“联合共建、统筹管理、内外开放、充分共享”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推行两年的“宽口径专业基础段教育”与一年的“有职业针对性的就业段教育”。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实践教学;订单培养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2)08-0058-03对天津市48家企业进行调查,其中国有企业12家(25
2、%X三资企业19家(40%)和民营企业17家(35%这些企业和两所财经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关系,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或毕业生就业。调查以问卷为主,并选择其中8家企业进行访谈,回收有效问卷42份,有效率88%O问卷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企业用人需求和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意见。一、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一)企业用人需求1.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有25.8%的企业选择“不满意”,61.3%的企业认为“一般”,仅有12.9%的企业选择“满意”,没有企业选“很满意”。2•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仅有6.5%的企业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很高,能
3、反映专业能力;58.1%的企业认为职业资格证书能帮助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22.6%的企业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没有针对性,难以确定能否胜任特定工作「2.9%的企业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名不符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3•对毕业生个人素质要求调查显示,企业特别关注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有80.6%的企业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2.9%的企业关注“职业技能”;6.5%的企业关注“学历层次”。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所的基本内涵进行排序,企业选择的结果是:工作热情和责任感(93.5%)、团队合作精神(83.9%X职业精神(77.4%人际沟通能力(67.7%服从单位安排(
4、51.6%X语言文字表达能力(45.2%X组织协调能力(38.7%)、计算机水平(25.8%)、英语水平(16.1%b说明企业更注重个人基本素质,且不同性质企业侧重点不同:国有企业更重视工作热情和责任感、组织和表达能力;三资企业更关注团队、职业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民营企业更多要求员工服从安排。4•毕业生供需差异点回答“高职毕业生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有哪些差异”时,企业的选择依次是敬业精神(88%)、团队合作(76.3%X专业知识与技能(70.4%X动手能力(63.2%)o开放式题目与访谈显示,大多数企业觉得高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中,能踏实、认真负责地从基层做起
5、的人不多,务实、吃苦的人才难觅。多数毕业生专业基础不牢,职业道德水平不咼。(二)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意见课程内容评价关于学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19.4%的企业认为有相当大的差距;51.6%的企业认为有一定差距;只有29%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需求。1•实践教学环节评价关于实践教学效果,87.1%的企业认为不太充分J2.9%的企业认为远远不够。这说明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亟待改进与加强。2•校企合作中教育主体角色关于学生顶岗实习,29%的企业认为“那是学校的事,与企业关系不大”;61.3%的企业认为“有必要,以学校为主来做,企业配合”,只有9.7%的企业认为“
6、很重要,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做,企业要起主体作用”。4•对订单教育的评价83.9%的企业认为“订单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不能满足企业多方面的人才需求”;16.1%的企业认为“订单人才培养周期太长,不能满足人才需求的紧迫性”。5.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61.3%的企业认为“知识、技能传授落后于技术的革新速度”;25.8%的企业认为“重知识传授,轻工作能力培养”:12.9%的企业认为“专业设计与企业需求不适应”。关于高职人才培养,被调查企业按重要性排序: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92%);合理的课程设置(87%);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专
7、业设置(82%);—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79%)b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对策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学校应该加强理论知识教育,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效果,并重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要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人文素质、科学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聘用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从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二、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学校传授的知识体系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由于长期经费投入不足,硬件条件差,导致“办学条件差—师生素质低一学生就业难一招生不理想”的恶性循环;课程体系难以针对岗位需求,教学内容知识老化、方法陈旧,教学改革
8、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二)学生实践能力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