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施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施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屮医辨证医治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一一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医治,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对照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9%,対照组为46.67%,两组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治疗冠心病采用屮医辨证施治的办法,效果显著,可临床广泛使用。【关键词】中医夯疗法;辨证;冠心病;疗效观察doi:10.3969
2、j.issn.1004-7484(x.2013.10.7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87-02冠心病(CH是指因为冠状动脉出现硕化所致的心血管疾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发病率较高,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死亡率高[1]。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办法,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西医药治疗一般是给予B受体阻滞剂、降血脂药物或者扩张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副作用大,效果不显著。现我院对9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中医辨证治疗,对照二组疗效。现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
3、11年4月一一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53-79岁,平均(60.3±5.3岁,病程2-12a,平均(10・3±4・6毗对象的选入均符合WHO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按照患者入院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药治疗。主要包括①0受休阻滞剂:每天分3次给予普蔡洛尔,每次10mg;②硝酸酯制剂:予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3次d,每次5-20m
4、g;③抗血小板聚集药:口服阿司匹林,2次d,每次35-75mg0④患者出现心绞痛时,加用硝酸廿油,口服给药。1.2.2治疗组治疗前,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根据分型给予中医药治疗:①气滞痰瘀型。症状:有胸闷重痛、气急、气喘等症状,患者生气、急躁时症状加重;患者多为体胖、痰多、舌苔浊腻。方药:采用瓜篓薙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瓜^30g,半夏、薙白、丹参各15g、枳壳12g,胆南星、桔梗各6g。②气虚血瘀型。症状:胸部有隐隐的刺痛感,重力劳动下痛感加剧,时常心慌气短,体乏倦怠,懒言少食,舌苔薄白。方药: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丹参、
5、黄罠各30g,党参、当归各15g、地龙、赤芍各12g,生地10g,红花、桃仁、甘草各6g。③心脉痹阻型。症状:胸部疼痛位置固建,舌质暗淡且舌下出现静脉曲张。方药: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当归、生地、赤芍各15g,川茸12g,牛膝10g,红花、桃仁、柴胡、枳壳各6g,桔®3go④心肾两虚型。症状:胸闷疼痛,腰膝酸软,气促心悸,睡眠不安,头晕耳鸣,舌质红苔少。方夯:采用保元汤加减治疗。黄罠、党参、丹参、熟地、山萸肉、麦东、茯苓各15g,山药、酸枣仁各12g,赤芍10g,甘草⑤阳虚寒凝型。症状:胸痛气短,四肢冰冷,大汗,爪甲青紫,
6、舌质淡苔白。方药:采用瓜萎薙白桂枝汤加减治疗。瓜篓20g,桂枝、薙白、茯苓、白术、黄罠各15g,干姜、枳壳、五味子、附子各6go上述方药均用水煎服,1剂d,早晚分2次服用。疗程为8周。1.3效果评判标准[2]治愈:治疗后心绞痛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止常;好转:治疗后心绞痛发生频率下降250%,心电图改善显著;无效:治疗后心绞痛发牛频率下降<50%,心电图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二痊愈率+好转率。1.4统计学方法釆用SPSS19.0的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2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
7、16例,无效5例,总冇效率是88.89%;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1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是46.67%。两组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在中医范畴中,冠心病是属于“胸痹”“真心痛”一类,症多见胸闷心悸,胸痛彻背,气息不畅。黄帝内经最早出现描写心绞痛的记载,阐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汉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论及“胸痹”[3],并提出方剂:“瓜萎薙白半夏汤”与“瓜萎薙白白酒汤”。古代医书论述“胸痹”的发病主要因为内外因,外因为饮食偏肥甘,寒邪侵袭等;内因是神志忧戚、萎靡。现代中医则认为
8、,气血旺盛是促进人体血脉运行的主要物质基础,若是心脏的血气受到阻碍,则会导致“胸痹”“心绞痛”等症[4]。如果本病的病位在于心脏,则肝、脾、肾也会有所受累,因此,屮医主张针对不同的症型治疗冠心病,治疗更冇针对性。屮医临床把冠心病分为气虚血瘀型、气滞痰瘀型、心脉痹阻型、心肾两虚型、阳虚寒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