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9例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9例临床观察

ID:44026049

大小:27.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9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9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9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9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9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49-01【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退热疗效。方法:采用清热、解毒、凉血类中药(金银花、连翘、青蒿、石膏、牡丹皮、芦根、柴胡等)水浓煎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高热56例。结果:总有效率96.6%;结论:本方法疗效温和、作用持久,值得推广。【关键词】:小儿高热外感中药灌肠小儿系易感人群,外感后往往高热不退,西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赖氨匹林等退热药作用短暂,使用激素副作用较大,家属常焦急万分,我院儿科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

2、感高热,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为我院儿科门诊患儿,共118例。临床表现:发热伴咳嗽或单纯发热,热程3天以上。根据临床特点,中医辨证分为3型:①风热感冒型:发热,头痛,咽红或肿痛,口干而渴,面色潮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②风热咳嗽型: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口渴咽痛,伴有发热头痛,恶风,舍苔薄黄、质红,脉象浮数;③风热闭肺型:发热恶风,咳嗽气促,口渴痰多,咽部红赤,苔黄质红,脉象浮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男性24例,女性25例;对照组59例,男性23例,女性26例。年龄均在1-5岁。两组小儿均符合中医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诊断标准[1],西医属上呼吸道

3、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反复高热不退为其共同特点,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史、热程等方面无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两组均予常规抗感染、止咳祛痰、退热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T>38.51,予赖氨匹林静推20mg/kg.次,或口服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次,24小时内口服不超过4次。治疗组59例,方选银翘散加减灌肠,药用金银花8g、连翘8g.炙甘草6g、芦根8g、竹叶6g、牛夢子6g、豆豉8g、薄荷6g、桔梗6g、青蒿8g、柴胡8g、牡丹皮6g。咳嗽痰多加贝母6g,便祕者加制大黄5g,伴喘息者加炙麻黄5g、杏仁6g,热势重加生石膏8go

4、以上中药水浓煎200ml滤过无渣装瓶,待温度降至3(TC左右将药液放入输液吊袋,保持一定髙度,输液管末端涂石蜡油,取得患儿配合取侧卧位,沿肛门插入5-10cm将药液缓缓注入肠内,抬高臀部保持30分钟,每次灌100ml,每日2次,疗程3天。上述药物用量为5岁剂量,〈5岁依年龄酌减。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显效:1天内热退;有效:2天内热势明显减轻呈低热;无效:3天热势不减。3.2治疗结果总体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疗效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3两组不良反应治疗组:腹泻3例,占5.1%;对照组:呕吐5例,占&5%,腹痛3例,占5.1%。4、讨论小儿

5、脏腑娇嫩,感邪后易入里化热,急性期以热证、实证多见。方选银翘散加减灌肠,其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主药;薄荷、豆豉、牛茅子、柴胡辛凉解表;丹皮凉血,芦根、竹叶清热生津;甘草、桔梗、杏仁、贝母、麻黄宣肺化痰;黄苓、青蒿清解肺热;石膏大寒,清肺胃里热。诸药合用,共凑清热解毒、凉血通便、宣肺化痰之功效,既治标又治本。同时,中药灌肠可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肠道给药,吸收迅速,退烧温和、持久、稳定,可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同时,中药灌肠也为儿科治疗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参考文献[1]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3-34,84.[2]中

6、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