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

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

ID:44022665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_第1页
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_第2页
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_第3页
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下斜肌功能亢进屮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或转位术的疗效。方法根据Nelson的分级法将其分为1+-4+,对55例均行下斜肌亢进分级检查,1+-2+者行下斜肌阶段切除术。3+-4+者下斜肌阶段切除加下斜肌转位术;如合并其他眼外肌手术,则可同时行上直肌、内直肌或外直肌手术。结果55例(58眼)中,52例(55眼)术后下斜肌亢进消失,其垂直斜度在第一眼位、下斜肌作用方向和上斜肌作用方向均获矫正,1例过矫,2例中因术前斜度>20。,术后虽下斜肌亢进消失,但垂直斜度仍>5。,再行患眼下直肌加强而解决。55例术后观察3-12个月。完全矫正者5

2、2例占94.54%,欠,过矫者3例占5.46%,无1例发生粘连综合症及英他并发症。结论不同下斜肌功能亢进依据分级不同选择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效果稳左。【关键词】下斜肌功能亢进;肌部分切除术;前转位术;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94-02下斜肌功能过强在上斜肌麻痹,先天性内斜,V型外斜等斜视屮很常见,其中以上斜肌麻痹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居多,下斜肌减弱术是矫正其斜位的首选方法。其术式分为徙后术、肌肉切断、肌肉阶段切除、肌肉边缘切开术、下斜肌转位术。目前普遍认为阶段切除术加下斜肌

3、转位术优于肌肉切断术又较徙后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我们观察了不同程度的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依据下斜肌亢进分级行不同的下斜肌减弱术,并做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文55例为2008年6月一一2013年6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根据病史、眼位、同视机、Hess屏等检查确定为下斜肌亢进,其中原发性2例,上斜肌麻痹继发者36例,先天性内斜并发者6例(8眼),V型外斜10例(11眼),双卜•转肌麻痹者1例;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46岁。根据Nelson的分级法将其分为1+-4+,对55例均行下斜肌亢进分级检查,1+-2+

4、者行下斜肌阶段切除术。3+-4+者下斜肌阶段切除加下斜肌转位术,即肌肉切除后转位于下直肌颍侧缘前1mm处•对于垂直斜度在5△-25△之间者,下斜肌截除3-5mm;垂直斜度在25△以上者,下斜肌截除6mm及前转位后,术屮照影观察,将残留的垂直斜度按1:1・5的原则分配在该眼的上直肌与另一眼的下直肌(上、下直肌后徙1mm可解决1.5°的垂直偏斜);患者手术切口位于外下直肌Z间距角膜9mm处,分离至巩膜,用短钝头斜视钩沿巩膜表面向后深入约12mm,然后转至垂直位勾起下斜肌,暴露肌肉5-10mm—段,用止血钳夹住两端,剪去中间的3-6mm,如下斜肌亢进>3+,则切除段略近于附着点在外直肌下缘处

5、,烧灼断端后除去止血钳,>3+者固定于下直肌颖侧缘前lmm处•缝合结膜,局麻者嘱患者极力向下斜肌功能位运动,全麻者夹住角巩膜缘向下斜肌功能位充分牵拉,以防断端粘连,V型外斜则先行外直肌后退,然后延长切口行下斜肌切除,内斜则先行下斜肌切除后再行内直肌后退。垂直斜度大者行患眼上直肌后退或健眼的下直肌后退而解决。2结果55例(58眼)屮,52例(55眼)术后下斜肌亢进消失,其垂直斜度在第一眼位、下斜肌作用方向和上斜肌作用方向均获矫正,2例中其中例因术前斜度>20。,术后虽下斜肌亢进消失,但垂直斜度仍>5°,再行患眼下直肌加强而解决。55例术后观察3-12个月。完全矫正者52例占94.54%,

6、欠,过矫者3例占5.46%,无1例发生粘连综合症及其他并发症。术前下斜肌亢进及术后疗效,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55例治愈率达94.54%,说明此种不同分级选择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效果稳定。3讨论Park[l](1972)报道行各种下斜肌减弱术的638眼中444例行徙后术,术后下斜肌仍冇过强或不足者分别占15%和4%,无一例发生粘连综合症,而切断及切除术并发症高于徙后术,近年来文献报道[2-4]下斜肌切除术联合下斜肌转位术和/或上,下直肌减弱或加强术矫正大角度垂直偏斜,效果明显,我们55例行下斜肌减弱术的病人52例下斜肌功能亢进完全矫正,通常认为后徙量10-12mm可解决斜度7.5。,我们

7、观察如在附着点处行肌肉切除可解决斜度15。,我们对3+下斜肌亢进患者均行下斜肌阶段切除加下斜肌转位术,因此在校正量上切除术加转位术优于切断术,欠矫2例均为术前下斜肌亢进>4+,但术后3个月再行患眼下直肌加强术得以矫正。另外我们还观察了下斜肌切除术对水平肌的影响,我们统计术后引起眼球内转为2.1±0.4。,如欲同时行水平肌矫正,应考虑这一因素。参考文献[1]ParksMM.Theweakeningsurgicalproceduresforell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