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低剂量螺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低剂量螺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姓名:2014年6月25日低剂量螺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作者:罗仙福朱康全周建国【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耍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肺内病变患者行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剌活检,回顾性总结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剌活检的技术要点及诊断价值。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诊断准确率97.5%,恶性肿瘤诊断率87.5%,并发症发牛率10.5%。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低剂量CT引导;穿刺;活检;肺病变肺癌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种种
2、原因,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仍有一定困难。随着CT的普及,肺癌的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变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低等特点,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组织细胞学依据。CT引导卜肺穿刺活检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断方法,在诊断肺内非血管病变中已广泛应用。我科2008年至今,我院对35例肺部孤立性肿块、可疑肺部感染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了较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19例,女性16例,31・72岁,平均年龄58岁。均经DR或CT证实有肺内包块,痰检、支气管镜、胸水未明确诊断。病灶最小2.5cmx2cm,最大12cmxl2cm,所有病例
3、均经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或纤支镜检查未能明确性质。1.2操作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ProSpeedFII型螺旋CT机,采用螺旋扫描(Helicai),扫描参数为120Kv,10mA,螺距为1.5,层厚为3-5mm(2i),床速为9・15mmAot,肺及标准重建法,根据DR胸片或CT片采取仰卧位或俯卧或侧位进行定位扫描,按定位或原CT片对病灶进行扫描,由病灶大小决定扫描层数,选中病灶最佳层面的坐标值,通过CT红外线定位器决定穿刺点及穿刺深度及角度(尽量避开肋骨、重要脏器及大血管),保持纵坐标不变退出床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直达胸膜。活检针为意大利Modena公司生产的Ga
4、llini型18G、20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套管针进针到预定深度,根据病灶及穿点的坐标选择扫描范围,确定针的位置准确无误后依据肿块直径选择推出lcm或2cm针槽,嘱病人屏住呼吸(咳嗽剧烈者术前口服磷酸可待因),按动针柄末端上的机关,外套管就会按照固定好的深度迅速向前弹出,与针芯共同完成切割活检。5cm病灶可多方向、多点取材,尽量避开中心坏死组织,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送组织学,同时涂片2〜3张送细胞学。术后按压穿刺点5〜lOmin,无菌包扎,立即行CT检查、lh后行透视检查观察冇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2结果本组35例共穿刺38次,其中1例同一病灶不同部位穿刺2次,1例多发病灶在分别在2个
5、结节灶穿刺1次。本组穿刺取材均成功,成功率100%o确诊恶性肿瘤28例,其中手术后病理确诊27例(与活检病理一致)。28例恶性肿瘤屮腺癌14例,鳞癌7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腺鳞癌2例,转移癌1例。炎性假瘤1例。确诊良性病灶7例,其中炎性假瘤3例(1例手术证实,1例抗炎后消失,1例随诊2年半无变化),结核1例经抗结核治疗有效,错构瘤1例手术证实。35例中确诊率97.1%,误诊率2.9%o并发症发生率8.5%,其中轻度气胸1例,发生率2.8%,经休息吸氧后自行吸收。穿刺部位岀血2例,发生率5.7%,经止血处理好转。35例屮无严重气胸、大出血、空气栓塞发生。3讨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近年来
6、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被公认为肺部非血管性疾病的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1],其适用条件广:①肺部周围型局限性结节状、块状及漫润性病灶;②肺内弥漫性病变;③部分不能行纤支镜检查或纤支镜检阴性的管外屮央型病灶。同时,作为一项有创检查,也应严格掌握禁忌症,主要为①出血素质(包括应用抗凝剂治疗者);②疑为血管病变者;③重度肺气肿、肺大泡;④严重肺动脉高压者;⑤肺包虫病;⑥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⑦一般情况羌或不能合作者[2]。对肺部病灶怀疑为恶性肿瘤,CT引导经皮肺穿对癌症冇较高的确诊率,文献报道为92.6%[3],本组为87.5%;穿刺结果为良性病灶,也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避免误诊发生,木组误诊率2.
7、5%。低剂量CT螺旋扫描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乂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病的部位,同时帮助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准确率高。不改变CT扫描架高度坐标数据和患者体位,就保持了患者进针前后在坐标数值保持不变,复查针是否在预定位置只需要选择病灶所在范围的起始与结束位置坐标进行选择扫描,也可以通过函数(机架角度为0时)=S190+M和(当机架不为0(角度变量为B)时)=TWM・1S190/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