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16588
大小:113.9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药物治疗学问诊及常见症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临床药物治疗学专业班级15级三年、13级五年药学班授课教师穆莉婷授课序次2授课类型理论授课学时2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2、熟悉临床治疗中的问诊内容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难点: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症状的病因。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示教、分组操作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姚继红临床药物治疗学北京科学岀版社2017.1参考:陈濒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陈文彬临床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辅助手段时间分配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学
2、生互动启发提问10分钟问诊部分内容讲解20分钟教案续页教学内容启发提问:引用临床案例,就相关临床治疗思路进行引申,指导学生自己打开思路,再次基础上,就案例中的相关症状进行解析,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实践要求内容。主要内容及时间:一、问诊1、问诊的重要性1)疾病诊断过程:接诊病人-问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治疗计划■治疗方案。2)问诊是医生接触病人的第一步。3)问诊是医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步。4)问诊是医生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的第一步。5)问诊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第一步。6)部分
3、常见病通过问诊即可作出初步诊断。2、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病人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简明,而且要用病人自己的叙述;对于病人病程较长、复杂,症征较多时,应进行综合分析;病情缺乏连续性,应灵活掌握。3)、现病史①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起病的缓急;疾病的起病与相关因素;患病的时间;多个症状存在时,要按时间进行记录;时间,按年、月、日、时、分进行记录。②主要症状的特点;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加剧的因素。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⑤有无相关的伴随症状;⑥诊治的经过;⑦病程中的一般情况。4)
4、、既往史既往传染病史、外伤手术史、预防过敏史、疫源地接触式。5)、系统回顾医师再次对前面的问诊进行核对,避免忽略、遗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神经与精神、运动系统。6)、个人史社会经历、工作与职业、习惯与嗜好、冶游史等。7)、婚姻史;8)、月经史与生育史;9)、家族史3、问诊的方法与技巧1)、问诊的开始患者:较为紧张,尤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医生:创造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可先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恰当的语言体语,缩短病人与医牛•之间的距离。2)、患者的陈述让患者充分陈述其自
5、生的重要情况与感受;纠正偏题,不用自己的主观推测其感受。3)、追溯主观症状出现的开始时间,直至目前的演变过程。譬如:一56岁男性病人,间断性胸骨后疼痛2年,复发并加重2小时就诊。2年前病人首次活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几分钟后消失。1年前,发作频繁,诊断为心绞痛,口服尼莫地平10mg,3次/H,后疼痛消失,病人继续服药至今。2小时前发作,1小时前伴有出汗、头晕、心悸,放射至左肩部。4)、问诊中应用过渡性的语言5)、根据情况进行相关提问一般性的提问,直接提问,用于特定的问题、细节。如,扁桃体何时切除?避免诱导性的提问,
6、责难性的提问,避免连续性的提问。6)、注意提问时的系统性和目的性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心和期望;核实资料时可重复提问。7)、询问每一部分病史结束时应有归纳小结8)、避免应用医学术语进行提问病人不理解医学术语;病人虽能够讲岀更学术语,但他未必能理解其内涵。女山心悸、里急后重、中耳炎。9)、要注意引证核实病人提供的资料如:青霉素过敏,肺结核病史。10)、注意仪表、礼仪,言谈举止。11)、恰当的应用评价、赞扬与鼓励12)、了解病人的确切目的,病人的期望与要求13)、对于病人问及自己还不清楚地问题时,也应认真对待14)>结束
7、时,对病人的合作表示感谢二、常见症状发热内容讲解15分钟发热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化正常体温36-37°C,运动、劳动、进餐、月经、妊娠期都有升高;老年人提问较低。二、病因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出现发热。1、感染性的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组织损伤或坏死;⑵变态反应;⑶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4)体温调节中枢失调;⑸皮肤散热减少的皮肤疾病;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发病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内源性、外源性。2、非致热源性发热:调节中枢受损;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四、临床表现1、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C,中
8、度发热38.1-39°C,高热39.1-41°C,超高热41°C以上。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⑵高热期;(3)体温下降期。3、热型(1)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C的高水平,达数天到数周,24小时内不超过1°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高热期。⑵弛张热:体温常在39°C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