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临床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临床观察

ID:44013455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临床观察_第1页
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临床观察_第2页
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临床观察_第3页
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67・01【摘要】目的: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按1:1配对分成两组,对其进行分别治疗。结果:观察组36例中,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8例(5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5例(41.67%),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8.33%),有效率91.67%;其对照组100例中,显效15例(41.67%),有效13例(36

2、.11%),无效8例(22.22%),有效率77.78%。患者治疗后硝酸甘油的用量减少。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1.2治疗方法: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硝酸甘油静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12h,连用7天),口服阿司匹林(300mg/d,3天后改为100mg/d硝酸异山梨酯(5~10mg/次,3次/日美托洛尔(12.5~25mg/次,2次/日),辛伐他汀(40mg/d),高血压者给予替米沙坦40〜80mg/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

3、产),一次2〜4粒,一日3次、四周为一疗程,,对轻度、中度心绞痛患者可一次2粒,一日3次;对较重度、重度患者以一次4粒,一日3次为优,心绞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改善后,可改为一次2粒,一日3次。总观察时间为8周,两组均治疗2周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上药6周,共治疗8周后比较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2]。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3.2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4],是由于血管内皮粥样板块形成,破裂出血,血小

4、板聚集与粘附性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官腔不完全闭塞,导致冠脉血流减少的病理过程。其中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反应等可促进这一病理进程的进展。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具有对血液和血管的双重作用,既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又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可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降低,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通过多种机制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本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5]。3.3不稳定性心绞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前驱信号,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心

5、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其临床特点是:在完全休息状态时发生胸痛,常在后半夜或清晨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呈进行性加重;劳动时可无心绞痛发作;发作时心电图有明显改变,缺血区?S?T段升高而非缺血区?S?T段压低。根据这些特点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不困难。一旦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就应认真对待,千万大意不得,一般应采取以下措施:①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以防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发生。②病人千万不要紧张,要善于自我心理调整,避免情绪剧烈变化。③一般应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④基础用药包括硝酸盐、钙拮抗剂和P阻滞剂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心绞痛发作,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及

6、狭窄,防止演变成心肌梗死。⑤抗凝治疗,多用阿司匹林口服或肝素静滴,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及扩展。⑥溶栓治疗,例如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此外,病人家属还要陪伴病人进行一些康复锻炼活动,如果病人感到不舒服,家属应立即督促和陪伴其去医院检查治疗。在家里还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病人尽量不要看剧烈紧张的球赛或惊险片等。病人的食谱中还应多加些新鲜的鱼类,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⑹。参考文献[1]刘元梅,张英杰.自拟益心通络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J]・四川中医,2008,(08):114-118.[2]陈辉崇.中西医结合治疗

7、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04):122-125.[3]穆晓静,赵虹.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6,(06):134-136.[4]徐玲香.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0):117-119.[5]薛玲,杨利军,佟攀峰,部俪微.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1999,(03):145-147.[6]张金英.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2000,(01):189-192.

8、作者单位:410005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