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ID:44013201

大小:56.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_第1页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_第2页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剂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作者:张卫华单位:浙江宁海妇幼保健院儿科,浙江宁海315600【关键词】川崎病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儿童血管炎综合征。资料表明近年该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尤其在日本、中国、美国,其心血管并发症己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它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损伤,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及心肌缺血等,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为评价丙种球蛋口(intravenousimmuneglobulin,IVIG)疗效,

2、探讨一种合理治疗方案,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对118例KD患儿进行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述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患儿均为浙江宁海妇幼保健院住院病人,入选的标准为符合第3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KD诊断标准[1],非典型病例至少符合包括发热在内的3〜4条主要临床表现,并且超声心动图证实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arterydilation,CAD)[2]。118例KD患儿随机分为3纽,A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5±0.5)岁,病程(9.1±3.3)d;B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

3、15例,年龄(3.3±0.4)岁,病程(8.9±3.1)d;C组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2±0.4)岁,病程(9.3±3.4)d。入院时两组性别、年龄、病程、CAL发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1.2治疗方法采用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冻T静注人免疫球蛋A(PH4)静脉注射。A组:0.4g/(kg•d),连用5d,给药浓度5.0%,滴速0.5〜1ml/min,2人滴完;联合应用阿司匹林80〜100mg/(kg•d),分3〜4次给药,热退后减量至5-10mg/(kg&

4、bull;d),持续用线至症状消失,C反应蛋口(Creactingprotein,CRP)>血小板(plateletcount,PET)、口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scount,WBC)、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正常,连用3个戊并发CAD者延长阿司匹林用药时问至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B组:1.0g/(kg•d)单次静脉滴注,5〜6h滴完;C组:2.0g/(kg•d)单次静脉滴注,10〜12h滴完;B、C两组IVIG给药浓度、滴速、联合用药方法及剂量与A组相同。1.3观察指标临床观察3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

5、、多形性皮疹和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实验室、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WBC、PLT、CRP和ESR的变化。用药前和用药后第2周作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用仪器为ATLHDL5000型和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7.5MHz,受检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处丁•睡眠或安静状态下接受检查。常规探查心脏各切血,测量房室内径、冠状动脉内径,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冠状动脉狭窄,测量左室收缩功能指标,计算心功能,观察是否有心包积液和瓣膜返流。并分别于病程第4、8、12、24周和1年随访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arterylesion,CAL)O同时观察IVIG

6、输注过程屮有无发热、寒战、皮疹和休克等不良反应。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対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数据的处理通过SPSS13.0软件。2结果3纽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见表1。山表1可见,B、C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明显好于A纽,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5)o各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见表2。表2可见,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B、C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明显好于A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o各组CAL发生率及恢复情况见表3。表3可见,各组CAL发生率及恢复情况Z间无差异。IVIG不良反应:3组中分别有1例出现皮疹、恶心、腹痛,可耐受,2d后症状消失,这与IVIG过敏反应有关;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表1各组临床症状变化比较表2各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比较*与各组治疗前比鮫,P<0.05;※与A组治疗后比鮫,P<0.05表3CAL发牛率及恢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