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ID:44009810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_第1页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_第2页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何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捉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内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累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这一背景下,培养并强

2、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具有I•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课堂教学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应该是哪些呢?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教学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因为良好课堂环境氛围的创建,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释放潜能。首先,教师在人格上要尊

3、重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不存在关系上的尊与卑、主与次,每一个学生与教师、同学或其他任何人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都冇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耍一视同仁,加强师生交往,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其次,教学民主。学生问题意识能否得以张扬,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设置和谐、自由的提问环境。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彻底扌宾弃那种在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问,学生答”或教师“大包干”、“一言堂”的传统教学观念。鼓励学生

4、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囿丁•现存的“框架”,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二、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还要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问题;不仅要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述要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看学生提问的正确性和逻辑性,而且还要看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问题是智慧的窗口,问题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可怕的是“没有问题”。在这里,首先是发现问题、提宙问题,如果不

5、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科的性质和类型等,尽可能地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吋间和空间。使之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一言以蔽之,让学生勤于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留冇余地”,给学生留些“空白”,多给学生一点“悟”的时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允许他们冇某些“离题”茯至是“错误”的质疑行为。教材及教师所提供的答案永远都不是惟一的,教师更不要

6、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让学牛在探索过程屮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形成质疑的良好习惯。三、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是否善于提岀问题和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尺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将学习方法的形成与优化当做教学的一个重耍目标。因为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耍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法和学法的不当也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最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就必须加强质疑问难的方法的讲授和指导,

7、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以语文教学为例,如在课前(预习阶段)和课堂学习屮,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的内容方而“提问题”。可从文题、课后思考题上质疑;可从文章的重点词句质疑;可从内容矛圧处质疑;可从课文前后联系点质疑等。又如,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的表达技巧方面“提问题”。可从标点符号处质疑,可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处质疑,可从人物、景物描写处质疑,可从文章的过渡句(段)处质疑,可从文章内容顺序(文章思路)处质疑,可从语言表达处质疑等。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陶行知先生早年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就是强调以社会为课堂、以万物为导师,即主张学生走出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