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08791
大小:2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思考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思考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4-0047-01习作教学历来是教师认为比较难的问题,尽管我们对作文教法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作文教学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的现状。我认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高一提到作文,学生们总是愁眉苦脸。我曾对全班同进行过一次“作文心理”的调查,结果发现有80%的同学承认自己不喜欢写作文。问其原因,'‘太枯燥了”"太难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挖空心思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是收效甚微。为什么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2、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1作文命题偏离学生生活。每次作文练习都是习惯于就题论题,即教师确定一个主题来写。特别是每组课文后的作文训练,更是固定了内容。其实我们应该思考,这个命题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若不适合,我们是否可做一下调整?比如,五年级下册“习作一”中,让学生策划一次与远方小学生'‘手拉手”的活动。这对于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若让他们提出几条建议,我想无非是空想,学生们只能提出互通信件这样的建议,其余因为受条件的制约,根本就无法实现。这次训练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进行习作之前,应该考虑一下学生是否
3、有内容而写。1.2受“作文难”传统习惯心理的影响。我们在无意中给学生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要想写好作文不容易。这无疑会使学生感到畏惧,或者我们本身都不爱写作,不善写作,这样也会感染到学生。相反,如果教师本身积极地参与到习作中来,这对消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是很有帮助的。1.3教师所提目标过高。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会使学生感觉到无论我怎样努力,都达不到“优”,这样会挫伤他们的进取心。其实,每次习作中,如果我们以统一标准来要求学生,作文能达优的总是固定的几个人。以上这些原因都能导致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打开学生畏惧
4、作文的枷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乐于习作的情感。2•学生的写作内容空洞,缺乏新意我发现,每次学生的习作中都很少有内容充实、感情鲜活的作品出现。而相反,全班学生的作文往往一个模式出来,学生缺乏应有的创造力。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2.1缺少对学生观察与发现的指导。很多学生在面对习作时,都认为无内容可写。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会观察了,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不少教师抱怨,这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这里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城市的繁华,学生的视野狭小
5、,看的书少,自然作文能力不高。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周围有美丽的山水,有朴实的民风,有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童年,这些不都是很好的习作素材吗?那么,为什么学生们在作文中体现不出这些内容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引导他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虽然,我们也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方法,但学生真的领悟并形成习惯了吗?他们真的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吗?如果仅仅是把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特征写出来,那只是只言片语。只有边观察边思考,边想象,把自己融入到观察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们注意到每个细节,每个细微之处。因此,在作文课堂上,我们应多组织学生参加观察性活动,提供多渠道大
6、容量的信息源,丰富习作素材。2.2教师只重视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体验过程。有些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空话、套话很多。这是因为与我们教师在习作指导上太急功近利。我们总是认为,高年级了,就不能以低中年级的要求来对待了。因而在训练中,往往只考虑到本次作文的结果。希望学生写出比较像样的作文来。于是找来范文让学生模仿,向学生提供材料或在课堂上不厌其烦的讲谋篇布局,提供大量的词语,甚至提供文章的开头、结尾等。这样一来,学生也许写出了较“完美”的作文,可是全班作文无论内容、格式大同小异。所以,作文训练不能有半点急功近利。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作长期的语言积累,知识
7、积累和生活积累。2.3教师指导过程点拨不到位。一节作文课效果好与否,教师的点拨十分重要。我觉得学生的作文少纯真,少童趣,主要原因应是我们点拨不到位。上课时,我们也引导学生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写事要把经过写具体。但往往在学生看来,他们虽然能非常熟练地说出这些要点来,但却无法付诸于实践,因此,我们点拨的语言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启思维,激发情感,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说、愿说,达到情动而辞发。我们要千方百计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如果学生说都说不出来,写从何谈起呢?现在的作文课堂上,一提到说,学生们一个个就会愁眉苦脸。在说的过程
8、中,想想我们是否让学生们无拘无束的发言谈感受了,是否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特色了,说到热闹处,我们有没有打断他们,在有奇思妙想时,我们有没有鼓励他们,这些都是点拨的关键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