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ID:44002738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危害。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实践、发现,更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恰恰是阻碍索质教育特别是探究式学习方式顺利实现的根本障碍。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耍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反复练习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新时代的教师不单要研究如何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耍的是耍研究

2、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1・学习前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积极培训,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首先,印发资料,指导学生了解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基本要点,为何探究?怎样探究?其次,召开班会集体动员,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章可循。第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探究式学习的好处,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信心,端正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积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不气馁,不放弃。2•多渠道开展探究式学习。(1)课内探究。这既是最重要又是最常用的一条途径,因为课堂是开展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主渠道。一般说来,每堂课只适宜设计1-2个主要问题来探究,问题多了,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反而探究不深入,学习效果不好。(2)课外探究。各科教材,每课都有探究类内容,其中的问题绝大多数在课内无法完成,必须放在课外进行。因为需要学生先查找大量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和总结,才可得出结论。(3)课内外结合探究。课堂内有的问题较为复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牵扯到的学科知

4、识多,背景深,需要借助有关课外资料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完成,这样就有必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二者密切结合,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3•教师要科学设计问题,突出重难点。教师备课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课程目标和实施过程,准确把握教学方向。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要把备课的重心从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高效学习转变,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投入更多精力。①教学目标、重难点。②检测知识点,采用什么形式去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哪些

5、知识;检查哪些学生。③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凸显对于各个知识点的处理: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哪些知识需要学生合作探究;找哪个组的哪些学生展示、点评;哪些知识需要精讲点拨,如何点拨。④教学设计要符合主体性、导学性、创新性的原则。4.教师课堂指导探究式学习程序要规范。课堂教学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在此基础上可衍生出三种探究式教学程序:(1)提出问题一一研读文本一一自主探究一一得出结论一一交流成果。这种程序适宜于问题不太难的简单文本。(2)提出问题研读文本合作探究自主归纳得出结论

6、一一交流成果o这种程序适宜于问题有一定难度的精读文木o(3)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归纳撰写文章交流成果。这种程序适宜于开展综合性的文本学习。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新课改的精神体现。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分享。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

7、厚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全面深入探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三中学编辑张晓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