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苓汤治疗痛风33例临床观察

楂苓汤治疗痛风33例临床观察

ID:43971007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楂苓汤治疗痛风33例临床观察_第1页
楂苓汤治疗痛风33例临床观察_第2页
楂苓汤治疗痛风33例临床观察_第3页
楂苓汤治疗痛风33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楂苓汤治疗痛风33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楂苓汤治疗痛风33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楂苓汤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楂苓汤治疗,对照组33例用常规西医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天。结果:治疗组愈显率达81.8%,对照组愈显率4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结论:楂苓汤治疗痛风具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痛风;楂苓汤;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1R58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48-0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6例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两组,治疗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34岁〜64岁;病程4月〜48月;病情分级早期18例,中期15例。对照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37岁〜65岁;病程6月〜48月;病情分级早期19例,中期1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分级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Id内关节肿痛症状即达到高峰;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整个关节呈暗红色;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单侧附骨关节急性发作;有可疑或证实的痛风结节;血尿酸增高;非対称性关节肿痛;发作可自行终止。凡具备以上标准中6项,并除外继

3、发性痛风则可确诊。1・3排除标准:年龄在16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对药物过敏者,有心、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晚期关节炎和重度畸形、丧失劳动能力者,未按规定用药因而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评价或安全性判断者。2治疗方法2.1治疗组:给予楂苓汤:黄连3g、山楂30£、丹参30g、何首乌20.太子参10g、泽泻15g、茯苓20.草决明15g、陈皮10g、廿草3g、丝瓜络20g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30天为1疗程,间隔5天服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急性发作期疼痛较剧者加服塞來昔布0.2g,每口1次口服,最多连服3口。2.2对照组:给予别卩

4、票吟醇0.1g,每日2次口服。有关节疼痛者加服塞来昔布0.2g,每日1次,观察治疗共3个月。1.3观察项目:两组治疗过程中均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治疗前后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常规、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变化,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2・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无明显异常,无压痛,活动自如,血尿酸、血沉降至正常范围。好转:关节红肿热痛减轻,血尿酸、血沉值下降,但未到正常范围。无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活动受限,血1尿酸、血沉值未下降。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5、)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1.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3.2两组治疗前后BMI、CRP及Ua比较:见表23.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见表34讨论痛风是由于卩票吟牛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牛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多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上升[2]。对痛风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卩票吟代谢及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其排泄的方法,常用药物冇非笛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等。但复

6、发率高,药物毒副作用人。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嚓吟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内源性尿酸;食物中所含的瞟吟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在一些酶的作用下生成外源性尿酸。尿酸在体内的过量及沉积是内因及外因或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疗痛风时要针对机体的内因及外因来治疗。木研究中的两组必须控制饮食,主耍是少食含卩票吟高的食物。配合积极的锻炼促进气血的运行。临床研究发现痛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关键是湿、热、瘀、毒、虚。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肝、肾。痛风与代谢综合征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痛风热毒瘀滞更重。

7、楂苓汤中黄连清热祛湿,山楂消食降脂,丹参活血化瘀,益母草活血通络,草决明降脂通便,何首乌补益肝肾,太子参、茯苓、泽泄益气健脾利湿使邪有出路。虽然两组显示降低BMI、CRP、Ua及血脂方面疗效相当,但治疗组降低体重比较平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疗效优于对照组,改善症状、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程中无不良反应。其疗效机制有等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2]朱君,余俊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