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67252
大小:516.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10-17
《台北市立仁爱医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21/7/16方劑和解解表台北市立仁愛醫院中醫科醫師蔡曜鍵2021/7/16醫聖張仲景名機,史稱醫聖。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死于建安最後幾年。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2021/7/16醫聖張仲景生活在東漢末年。當時疫疾廣泛流行,大批的人死亡,據載自漢獻帝建安元年(西元196年)起,十年內有三分之二的人死於傳染病,其中傷寒病占百分之七十。張仲景刻苦學習《內經》,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辯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
2、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2021/7/16醫聖張仲景治療傷寒熱病,有獨特的功效,其用藥的要點在於精,簡,直中病情,不象現代中醫那樣,用西醫的思維方式與邏輯來看病,為後世中醫的楷模和學習的典範!!2021/7/16醫聖書中提出了治療外感病時的一種重要的分類方法,就是將病邪由淺入深地分為6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狀特點並衍生出很多變化,只要辨證準確,方子的運用就會有很好的療效。這種方法後人稱為“六經辨證”,但“經”絕不同於經絡的“經”,它包含的範圍要寬泛得多。書中的113首處方,也都是頗具奇效的經典配方,被後人稱作“經方”,
3、運用得當,常能頓起大病沉屙,因此,《傷寒論》也被稱為“醫方之祖”。2021/7/16醫聖亂世立志當時社會,政治黑暗,朝政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兵禍綿延,到處都是戰亂,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災,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於非命,真是“生靈塗炭,橫屍遍野”,慘不忍睹。而官府衙門不想辦法解救,卻在一味地爭權奪勢,發動戰爭,欺壓百姓。漢桓帝延熹四年(西元161年),他10歲左右時,就拜同郡醫生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2021/7/16醫聖獨創醫術有一次,他遇見一個婦女,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總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屬聽信巫婆的欺騙,以為這是“鬼怪纏身”,要請巫婆為她“驅邪”。張仲景觀察了病人
4、的氣色和病態,又詢問了病人的有關情況,然後對病人家屬說:“她根本不是什麼鬼怪纏身,而是‘熱入血室’,是受了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2021/7/16醫聖一次,有個病人大便幹結,排不出,吃不下飯,很虛弱。張仲景確認是高熱引起的一種便秘症。當時碰到便秘,一般是讓病人服用瀉火的藥。但是這個病人身體很虛弱,如果服用瀉藥,他會經受不住。新的嘗試:他取來一些蜂蜜並將它煎幹,捏成細細的長條,製成“藥錠”,慢慢地塞進病人的肛門。“藥錠”進入腸道後,很快溶化,幹結的大便被溶開,一會兒就排了下來。這就是我國醫學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門栓劑通便法。2021/7/16醫聖中醫看病,都非
5、常重視“辨證施治”。但在張仲景之前,尚未形成系統完整的一套臨床方法。張仲景把自己積累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科學的總結,才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張仲景系統地總結了“辨證施治”,他的醫術大大提高,技藝超群。2021/7/16醫聖有一次,兩個病人同時來找張仲景看病,都說頭痛、發燒、咳嗽、鼻塞。經過詢問,原來二人都淋了一場大雨。張仲景給他們切了脈,確診為感冒,並給他們各開了劑量相同的麻黃湯,發汗解熱。第二天,一個病人的家屬早早就跑來找張仲景,說病人服了藥以後,出了一身大汗,但頭痛得比昨天更厲害了。另一個病人說服了藥後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猛然想起在給第一個病人切脈時,病人手腕上
6、有汗,脈也較弱,而第二個病人手腕上卻無汗,他在診斷時忽略了這些差異。2021/7/16醫聖建安年間一位有名的詩人,名叫王仲宣,張仲景與他接觸幾次後,就辨出他身上潛伏著一種名叫“癘疾”(麻瘋病)的病原。張仲景對他說:“你身上有一種病,得早點醫治,要不然到40歲時會脫眉毛,脫眉至半年,將會有生命危險。我勸你還是先服幾劑五石湯。王仲宣沒有聽張仲景的勸告。不久二人再次相見,張仲景問王仲宣:“你服過五石湯了嗎?”王仲宣有些反感地說:“服過了。”張仲景仔細觀察了他的氣色說:“不像,看你的氣色,肯定沒有服過。王仲宣還是不信,未按張仲景說的做。果然20年後,王仲宣開始脫眉,脫眉到第1
7、87天,便不治身亡。2021/7/162021/7/16五石散張仲景發明?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幾種石頭熬成,還加點別的什麼藥,但是這藥副作用大,當時誰都不敢吃(後來才由曹操的乾兒子何晏吃開了頭,流行一時)。2021/7/16醫聖撰寫醫書“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刻苦研讀《素問》、《靈樞》、《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古代醫書,繼承《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本理論,廣泛借鑒其他醫家的治療方法,結合個人臨床診斷經驗,研究治療傷寒雜病的方法,並于建安十年(西元205年)開始著手撰寫《傷寒雜病論》。2021/7/16醫聖到建安十五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