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ID:43954121

大小:3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7

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1页
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2页
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3页
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4页
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据未来学家预测,未来的社会属于人格健全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此,我们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深入探讨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现将本人的思考冒昧端出,请大方之家指正。一建构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为实施人格教育提供理论支持1何谓语文课程价值观何谓价值?“价值的实质,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1]。由此看出,价值标示的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认为,语文

2、课程的客体是学生通过言语实践(听、说、读、写)而形成的学习经验,语文课程的主体是学生。那么,语文课程价值观就是指对学生通过言语实践形成的学习经验满足了学生什么需要的认识。2建构什么样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我们认为,应该建构一种以言语实践为渠道、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价值观。语文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活动实现人的解放。人的解放,在这里不是一个空泛无边的概念,它有实质性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体潜能的显发、主体性的提升、生命意识的唤醒、价值人生的实现,其核心是人格的完善。从应然的角度说,学校设置的所有课程都应以人的

3、解放为价值取向。语文课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是通过言语实践这一特殊渠道来实现人的解放。3确立人的解放为语文课程价值的理论根据和时代背景其一,人的解放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人类的发展历程实质上是一个逐步实现人的解放的过程。唯有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发展和解放,才是一切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的解放首先自教育始,或者说教育在人的解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唯有人的解放才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同样,唯有人的解放才是语文教育的永恒主题。其二,从课程的当代走向来看,课程价值极力向人的解放这一取向靠拢。XX年代由知识本位转向智力本位,到了70年代比较突

4、出了情意领域,80年代趋于尊重人的个性,90年代又呼唤人文精神,逐步形成对完整性人格的追求,人的解放这一价值取向渐趋明朗。其三,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批判隐含了对人的解放这一价值取向的认同。钱梦龙对语文教育现状抨击道:“本为'人的发展'而开设的语文课,转而成了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的桎梏!”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也毫不留情地批评道:“语文本来是最富于浪漫和创造的,现在也标准化了。'草坪'变成'草地'不行,'同心协力'变成'齐心协力'不成,搞成新八股,形而上学,谨小慎微,专会挑毛病。”[2]刘锡庆则明显地表达了

5、这一价值取向:"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3]4传统语文课程价值观的失误:对课程价值的漠视和对课程价值与课程任务的混淆传统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把发展学生的言语(更多的是语言)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既是首要的也是终极的价值,而对人的解放(人格的完善)这一具有终极意义的问题相当漠视,要么忘记,要么作为附庸提及。这可以从以往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表述中看出。语言(言语)的学习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这一点确定无疑,但要明确,课程任务与课程价值不同。以往,我们似乎心

6、中只有语文教学的任务,但对语文课程的价值缺乏思考,或把任务等同于价值,没有把语文教学提到一定高度来思考。唯有人的解放才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才是语文教育的永恒主题。语言(言语)是人格的外在表征之一,对语言(言语)的掌握是人格完善的渠道之一。因此,我们应抛弃以语言(言语)能力为本位的传统语文课程价值观,建构以言语实践为渠道、以人的解放(人格的完善)为核心价值的语文课程价值观,为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二建构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一一交往式语文教学模式,为实施人格教育提供场景支持1确立交往式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

7、一,交往教学论。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交往之于教学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教学存在的基本前提、基本方式是交往。从交往的观点看,教育是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而非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教育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第二,言语习得论。教学模式是以学科的认知模式为基础的。“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教育”,这已达成共识。那么,言语是怎样习得的呢?是通过言语交往。所谓阅读,就是一个言语交往的接受行为;所谓写作,就是一个言语交往的表达行为。第三,人格建构论。从人格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格主要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没有与他人的交往,

8、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现实语文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交往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因而导致了师生心灵之间的相互封闭。一方面,学生即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不愿与教师交流,而宁愿将其隐埋在内心深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示的也往往不是真实的自我。正如王富仁先生批判的那样:“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表达,不想说的他却能说得出来,甚至可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往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