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

论文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

ID:43949213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论文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_第1页
论文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_第2页
论文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_第3页
论文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_第4页
论文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择校现象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兰州市第二中学芦世平邮编:730030文章摘要:本文对目前的“择校”现象从“形式”、“原因”及“弊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缓解和解决择校问题的看法。择校是一种社会现象,从表面上看“择校"是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一种选择,而“择校”的内涵则是学生及其家长对自己或子女所受教育的条件的选择,这种教育条件包括:教育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硬件建设等。如果巴择校视为对所受教育的条件的选择时,择校就不是我国教育现有的一种现象,而是古今中外自有学校教育以来一直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现象。“三字经”曰:昔孟母,择邻处,实际上就是一种朴实的、典型的对教育条件进行

2、选择的案例。一.择校的形式其实“择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初中毕业考取高中或职高、中专中技;学生在公立和私立(民办)学校之间的选择;学生在私立(民办)和私立(民办)学校之间的选择;学生在公立和公立学校之间的选择等等,以上形式的选择从本质上讲都是“择校”。然而,人们一般在谈论“择校"时,只是将目光聚焦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对公立学校的选择上O二、择校的原因浅析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人们对公立学校选择的原因有哪些?可概括出以下几点:1、学校间教育资源的不对称。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间的教育资源严重的不对称,学生选择的学校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师资素质高

3、,生源质量好,学校环境好,硬件配置高,管理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等。同时,对这样的学校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对其政策上倾斜的多,经费投入的多,冠以的荣誉多。在多年的“择校"中,这些学校显现出巨大的优势,而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相反更多的弱小学校长期处于被动的、恶性的循环之中,生存环境恶劣。2、政府远未能解决好社会保障和公共社会福利等问题,人居有屋,人饥有食,人病有医,人老有养还远未能达到,短时期内也不可能解决,所以,人人都有后顾之忧,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择业观,要找一份相对较好,比较稳定的工作。而一份好工作的获得,又往往与所受教育的经历有关,而所受教育的经历能否在择业中保持优势,与学

4、校的声誉有极大的关系,这时,很自然就走入上一所好小学,就能上一所好初中,就能上一所好高中,就能上一所好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会有未来好生活的怪圈。3、学校的布局极为不合理。学校的布局、新校的建设极为不合理,未能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和协调,老城区学校较为集中,受学生欢迎、质量好的学校较多,但老城区学校面积小,学生容纳量有限,且老城区适龄学生人口也在逐渐减少。而随着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在新城区开发了大量的住宅区,新城区适龄学生人口和潜在的适龄学生人口猛增,但新城区在大量建设住宅的同时,政府和开发商并未能按相关政策配套建设学校,即便已有的学校,却不具吸引力,致使大量的学生要跨区域去择校。4、教育

5、部门对学校的评价理念、方法和形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还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家长和社会也以升学率高低衡量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迫使学校办学单纯追求升学率。学校为了保持高的升学率,想尽办法,用尽心思争夺好生源,学校之间生源争夺白热化,从另一面对择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重点学校”和“示范性学校”建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能不看到这实际上是在高质量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政府客观的选择了部分学校,选择了部分学生,使得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或家境富裕的学生或父母有一定地位和权利的学生优先享受了较好的教育资源,而普通家庭的学生也要想方设法寻求机会争

6、夺这种被选择的权利。6、社会舆论、各种媒体对学校升学率和“择校”现象的片面报道和分析,好意、无意或恶意炒作中考和高考,不仅未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反而更加剧了择校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对这种炒作却无所作为,任其年复一年的延续着这种炒作。这种炒作给学生、家长、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无形压力,使得择校现象越来越狂热。7、家长、学生的攀比。家长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形成了由主动择校到被动择校,再由被动择校到主动择校的恶性势头。城市居民家庭独生子女比重上升,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在不断增高,我国的家长为了孩子都舍得花钱择校,因此盲目的择校,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8、生活富裕产生择校。在计

7、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水平都不高,大家享受平均的教育福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家庭的生活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先富裕的人们在子女受教育方面更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有人把子女择校看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惜重金选择好学校。9、人口流动产生择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由相对稳定变的不稳定,子女随迁,要求在新居住地附近就学。农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