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44513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顾立锋高党卫内容摘要:教师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建立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关键词:探究情境问题建立检验结论学会学习,提升能力,成为学习中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阐述探究学习,并结合中学地理教学,深挖课本资源,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作些初浅的探讨。一、探究学习的必然性地理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习内容以教材的方式呈现,而缺乏实践性,老师作系统地有计划地讲解,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或机械背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传授,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要充分考虑如何将问题同他们的生活与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必须改变课堂单纯地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局限于课本的观念,要随吋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资料,及时纳入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使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强调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探究学习吋,老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结论,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设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岀自己的结论,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习和
3、探究问题的能力二、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一、确定明晰的问题情境,让学牛发现问题。这是对学生的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图式,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例如,在学习日本时,利用当时的热点新闻:20□年3月11H,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受此次地震海啸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件,造成20公里范围内居民撤离及上百人受核辐射污染。进一步的影响尚待事态发展方能予以评估。以此新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日本为什么多地震、海啸?日本发展核电的理由?等等。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
4、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当然,教学者必须把握所提出问题的度。在探究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太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没有足够的动机;太难则使学生产生过多的挫折,失去了进一步探究的信心。“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形象地说明了这种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问题情境。这就耍求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条理,特别是有关的目的,到达目的的障碍、条件一定要清晰地呈现,有吋利用书面、黑板、幻灯呈现;同时,尽量控制变量的数量,无关变量要尽可能少地出现,以免学生对问题情境产生太多的迷惑,增加了探究的难度,而
5、且不利于认知策略和智慧技能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时,其中通过幻灯片展示鞍钢和宝钢两幅工业布局图,以此图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鞍钢布局的优势条件是什么?宝钢布局的优势条件是什么?钢铁工业的布局规律有何变化?等等。这一过程,要求老师利用或创造…个难易适中且明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引起思考。过程二、分析问题,建立假设分析问题,提岀假设是问题解决十分关键的一步。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这时候,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此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素材,就出现了师生互动的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
6、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在学生讨论:日本发展核电的理由?通过幻灯片展示日本的自然、社会状况等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分组讨论其原因。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在诱发性的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类推等不断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从中发现必然的联系,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探究方案。过程三、设计方案,检验假设检验是学生确定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获得理论知识的基本保证。而验证最好的方法是动手实验,要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来判断假设的科学性。例如,如何求当地的经度?让学生在一块平坦的平地上,垂直于地面插一根笔直的杆子,从立杆向北极星瞄准,在地面上画一条笔直细线,这条细线就是
7、通过当地的经线。第二天(需晴天),首先调整好北京时间,当地接近正午时注意观察立杆的影子,当立杆阴影与所画细线重合吋,立刻记下此吋的北京吋间,由于此吋也是当地的正午时间(12:00)。又由于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再根据经度相差一度,地方时差4分钟,就可以估算岀当地所在的经度。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也很容易反过来理解某地时间的计算。对验证过程,教师不防以一个参与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个别重要条件予以言语提醒,不要急于去干涉学生的活动。当实验事实与假设不符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