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27108
大小:544.8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6
《河北省邯郸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B.C.D.【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复数运算法则化简即可.【详解】.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乘方、减法运算,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2.命题“,”的否定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否定命题即可.【详解】解: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
2、命题,命题“,”的否定为“,”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3.在建立两个变量与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4个不同的模型,结合它们的相关指数判断,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为()A.模型1的相关指数为0.3B.模型2的相关指数为0.25C.模型3的相关指数为0.7D.模型4的相关指数为0.8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相关指数的大小作出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由于当相关指数的值越大时,意味着残差平方和越小,即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所以选项D中的拟合效果最好.故选D.【点
3、睛】本题考查回归分析中相关指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相关指数与拟合度间的关系,属于基础题.4.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是矩形,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在以上三段论的推理中()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结论错误【答案】A【解析】【分析】分别对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进行研究真假.【详解】大前提: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错误的;小前提:正方形是矩形,是正确的;结论: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正确的;综上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段论,考查基本分析判断能力,属基础题.5.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
4、线与直线垂直,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2B.C.D.【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渐近线的斜率,再求e即可【详解】依题意可得,则,所以.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渐近线,熟记性质,准确计算是关键,是基础题6.假设有两个变量与的列联表如下表:对于以下数据,对同一样本能说明与有关系的可能性最大的一组为()A.,,,B.,,,C.,,,D.,,,【答案】B【解析】【分析】当ad与bc差距越大,两个变量有关的可能性就越大,检验四个选项中所给的ad与bc的差距,只有第二个选项差距大,得到结果.【详解】
5、解:根据观测值求解的公式可以知道,当ad与bc差距越大,两个变量有关的可能性就越大,检验四个选项中所给的ad与bc的差距:显然中最大.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独立性检验,得出ad与bc差距越大,两个变量有关的可能性就越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基础题.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且,则,全为0”时,应假设为()A.,不全为0B.且C.,中至少有一个为0D.,中只有一个为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证法的步骤中对命题否定的方法做出假设即可.【详解】由于“全为”的否定是“不全为”,所以在用反证法证明时,做的假
6、设为“,不全为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证法证题的步骤,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些常见的“结论词”和“反设词”,属于简单题.8.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A.5B.6C.7D.8【答案】C【解析】【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即可求得z=2x+y的最大值.【详解】解:由x,y满足约束条件作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解得A(-1,9)由图可知,当直线过点时,取得最大值7.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是中档题.9.已知函数在
7、处取得极值10,则()A.或B.或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在处取得极值10,得,由此求得的值,再验证是否符合题意即可.【详解】函数在处取得极值10,所以,且,解得或,当时,,根据极值的定义知道,此时函数无极值;当时,,令得或,符合题意;所以,故选D.【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根据函数的极值求解析式中的参数的问题,注意其对应的条件为函数值以及函数在对应点处的导数的值,构造出方程组,求得结果,属于简单题目.10.一名法官在审理一起盗窃案时,四名嫌疑人甲、乙、丙、丁分述如下:甲说:“罪犯在乙、丙、丁三
8、人之中”,乙说:“我没有作案,是丙偷的”,丙说:“在甲和乙中有一个人是罪犯”,丁说:“乙说的是事实”,经调查核实,这四人中只有一人是罪犯,并且得知有两人说的是真话,两人说的是假话,由此可判断罪犯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以看出乙、丁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乙、丁两人的供词应该是同真或同假.若乙、丁两人说的是真话,那么甲、丙两人说的是假话,由乙说真话推出丙是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