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文言文疑词辨析

浅谈高中文言文疑词辨析

ID:43913665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浅谈高中文言文疑词辨析_第1页
浅谈高中文言文疑词辨析_第2页
浅谈高中文言文疑词辨析_第3页
浅谈高中文言文疑词辨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文言文疑词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文言文疑词辨析摘耍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中存在很多词语的解释和理解的方向问题,有的词语不仅高中课本和配套教参均无注释,而且连不少古汉语著作也都付之阙如,而对它们有所分析的论著又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摆脱它们对教学的困扰,我们觉得有必要探明它们的确切训释。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疑词辨析“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其中的“与”字,课本未注,程力夫等所编的配套《教学参考书》的译文仍作“与”似乎毫无疑难。其实,这个“与”并不如此简单。谓予不信,请看儿家注释:1•“与”,和,连词。2•与:和,跟,介词。3•

2、这里的“与”不是介词“和……一起”,而是动词“率领”。4•“与”字,应当释为“随,跟从”,句屮作使动用法。5•此处的“与”,就是用的这一木义了。即“与,党与也”,亦即第二分句所列沛公的随行人员“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6•我们认为这个“与”字是个连词,相当于“而”。7•与犹“使”,助动词……谓使樊哙等持剑盾步走也。”“与”字的麻烦述反映在对这一句子的翻译和句意阐释中。正如于在春先生所说,“这个'与',有人译作'叫'有人还用'与",而于先生又译作“连词”。还冇为数更多的著述则干脆回避它。那么,这个“与”究竟如何训释才好呢?我们认为,把这个“与”释作连词或介词于语法都难以讲通。众所

3、周知,作“和”、“跟”义讲的“与”,不管是被用作表联合关系的连词,还是被用作引进动作行为的偕同者或比较对象的介词,在它前面充当主语的词语都被在它后面的动词谓语所陈述。如:蜩与学鸠笑之。(《庄子•逍遥游》)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同上)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同上)前两例作连词。“与”字前后的“蜩”、“秦王”和“学鸠”、“群臣”都充当主语,被“笑”和“视”、“嘻”所陈述。后两例作介词,“与”字前的“秦王”和“相如”也分别被“与”字后的动词谓语“饮”和“争”所陈述。綁市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

4、剑盾步走……”句中的主语“沛公”却不是“步走”陈述的对象。因此,把其屮的“与”释作连词或介词显然都是不妥的。释作“率领”也与此句的语法结构不合。“率领”句中充当“率领”施事者和受事者的双方都是全句动词谓语的陈述对象。从“沛公则置车骑……”这一长句在文中的作用和语法结构两个角度来考察,我们以为徐仁甫先生把“与”释作“使”是允当的。如前所述,这个长句的主语是“沛公”,贯串到底,因而第三分句“与樊哙……步走”云云是一个兼语短语,也就是说,全句句首的主语“沛公”也正是“与”的主语,而“与”的宾语“樊哙……等四人”又是“步走”的主语。所以,徐仁甫先生把这个“与”释作“使”(也即叫、让之意),也它的

5、语言环境是完全吻合的。徐仁甫先生所谓的助动词,指的是通常所说的使令性动词。读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和《汉语大字典》(第一港)等,均有“与”用作“使”义的训释,并辑有不少例证。这里且摘引三例如下:(-)《墨子•尚贤中》:“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为天子,与接天下Z政,治天下Z民。……伊挚,有莘氏Z妻Z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攻,治天下之民。……傅说被褐举索,庸筑于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其屮三个“与”下篇均作“使”,可知“与”如同“使”。(-)《淮南子•汜论》:“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拘礼之人,不可

6、使应变与”、“使”互文,显然同义。(三)苏轼《芙蓉城》诗:“愿君收视观三庭,勿与嘉谷生蝗螟。”“与”作“使”义也极为昭明。其实,只要仔细辨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与”用作使令性动词在史籍中也不乏其例。如《汉书•项籍传》:“项伯夜以语良,良与俱见沛公参见《史记•项羽本纪》有关此事的记叙:“项伯乃夜驰Z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可知“良与俱见沛公”不是张良与项伯一起去见沛公,而是张良让项伯一起去见沛公,其中的“与”是使令性动词,作叫、让讲。又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九“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

7、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J庶Fh'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Z。'”众所周知,刘备对徐庶说“君与俱来”时,徐庶已在眼前,而诸葛亮却尚未见过。因此,“君与俱來”显然是你让他一起來(见我)的意思。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自然会叫徐庶让诸葛亮一起来见他。这是合乎常情常理的。所以徐庶接着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并且建议刘备“枉驾顾之”,从而引出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的一段历史佳话。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