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43540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摘要:古代汉语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古汉语词汇的理解,而其中,对古汉语常用词的掌握程度乂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关键所在。在此希望通过对古汉语中同义词的分析,找出它们的部分特点,从而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对同义词的研宂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同义词;词例;辨析同义词是人们长期思维发展的成果,也是语言发达、词汇丰富的重要标志。同义词可以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维感情的细微区别,精确严密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准确明朗。拥有异常丰富地同义词,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同义(或近义)是同义词的重要特征,但它们又是同屮有异
2、,大同小异。它们的“异”,或同义性质(范围、程度、性状等)有别,或感情色彩存异,或用法风格不同。这些差异,正是我们要加以辨析的地方。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对同义词的现象进行分析:1.适用对象不同如“杀”和“拭”在表示“使人失去生命”意思上是同义词,但“杀”是指杀普通人,或把人处死。《陈涉世家》:“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而“拭”则谓臣杀君,子杀父母。《易•坤》:“臣就其君,子拭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再如“唯、诺”,皆表应答词。但不同的是:“唯”,恭敬而顺从的应答,下对上,卑对尊。《文选》中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王曰:
3、‘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同时,乂表顺应而不表示可否。《战国策•秦三》:“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唯曰:‘唯唯。”,“诺”,应承之词,上答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又说,疾应日“唯”,缓应曰“诺”。((礼•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战国策•齐四》:“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2.词义的实际所指不同例如:扩充的“扩”与“廓”同义,实际所指:原本不大或不满,通过“扩”使之变大或变满。“充”是以“扩”为基础,是“扩”的结果,赵歧注“扩,廓也”。从行为动作着眼,是“扩”:从行为动作的结果着眼是“充”。“大”着重强调发
4、扬光大。《孟子•齐宣王》:“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远,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说文》无“扩”字,本字作《说文•弓部》“扩,满弩也”。段注“满弩者,张而满之……”。师古云:“引满曰扩”表示“扩大”义。“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腾文公章句下》孟子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匹夫之勇,故一人者也,王请大之!”(《孟子•齐宣王》)1.词义使用的范围大小不一
5、样如“官”和“吏”,在作为“官员”、“当官的”意义上是一致的,但具体使用吋词义范围不一样。《书•武成》:“建官惟贤,位事惟能。”礼•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唐孔颖达疏:“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可见,“官”指的是在官署、官府里作官的一般官员。吏,汉以前,是百官的通称。《书•撒征》:“天吏逸德,烈放猛火。”汉朝以后,始称位职低微的官员为吏;至明清则称各衙署之房吏书辩无傣禄而供事龄官的人为吏。可见,汉以后,吏一般指低级官员,也专指官府中的青吏或差役,范围比“官”小。《石壕吏》:“有吏夜捉人。”再如“法”和“律”,二者在法令规
6、则上同义,但范围的大小也不同。“法”,法律,刑法,范围大。《书•吕刑》:“惟作五律之刑龄法。”“律”,法令,法则,多着重在具体的刑法条文上。《汉书•刑法志》:“赞是相国萧何裙披秦法,取其宜龄时者,作律九章。”2.词义概括的动作方式和时间的久暂有别如“泣、哭、号、啼”四个词在表示“哭”意义上是一致的,但在词义所表达的动作情状及方式上则不同。无声为“泣”,出声为“哭”。《战国策•赵四》:“媳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可见,泣为无声或低声而哭。《墨子•节葬》:“死则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所以.“哭”,是悲痛出声。号,大声
7、喊叫。《诗•大雅•荡》:“式号式呼,稗昼作夜。”啼,出声哭。《庄子•骄拇》:“枝龄手者,齿乞之则啼。”《礼•丧大记》:再比如“居、宿”,在“居住”意义上相同,但二者在时间的久暂上不同。居,蹲也,长时间地住。《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宿,止也,停下来,留下过夜,多为临时性投宿.《诗•邺风•泉水》:“出宿于姊,饮饯于称。”对于这些在动作情状、方式及时间的久暂上不同的同义词,应认真推敲、琢磨。1.感情色彩不同例如:“征、伐、侵、袭、攻”是一组同义词,皆有出兵攻打对方的意思,区别就在于,“征”是褒义词,一般用于上攻下、天子攻诸侯、有道攻无道
8、、无罪攻有罪、正义对非正义。当然,这里所谓的有罪与无罪、有道与无道的标准,都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力量相当的国家)不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