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究

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究

ID:43901293

大小:38.8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6

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究_第1页
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究_第2页
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究_第3页
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究_第4页
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实践探一、困惑与思考广州“南方窗”杂志报导,2010年中国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旅客输出国。但欧洲酒店业2011年6月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中,中国游客形象排名全球倒数第三。这报道距离2001年10月中央颁布《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十年,这期间,各大、中、小学也根据文件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仪教育,但实效性却令人深思,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更甚。2010年12月300,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并指出:"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增强实效性的紧迫性。二、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通

2、过实地的考察、访谈和对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汇总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对现有教育模式下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估。主要原因有如下:1礼仪教育''网络”缺失通过礼仪教育实效性的调查分析,我发现学生在学校表现、在家庭中的表现、在社区中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就礼仪教育方面是脱节的,没有形成有机的“网络”统一体。2“知”“行”链条断裂良好礼仪行为的产生必须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内在因素是“情”和“意”。而目前农村小学进行的礼仪教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那只是在做部分“知”的工作,而没有做全面的“知”、深层面的"知

3、”,也没有很好做"情”和“意”的工作,出现了学生被动的、机械接受礼仪行为的教条,产生了思想上抵触情绪,影响了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1)对“知”理解的片面性在礼仪教育中,很多学校对"知”单纯理解为“礼仪规范”,认为学生礼仪表现不好是因为没有进行系统的礼仪规范教育所致,因而向学生灌输了那不合实际的中规中矩的“成人性的礼仪动作”。女口:向老师打招呼时要一鞠躬二问好,鞠躬要90度角。这显然不符合生活实际,学生也不可能做到这种超越了学生行动限度的动作,学生在情绪上当然有抵触了。(2)教师“意”参与的缺乏在对班主任、德育干部进行访谈时,当问到“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是什么?”-

4、老师们各抒己见,其中教师“意”参与的缺乏,也是大家认同的原因之一。如:礼仪教育活动都是学校德育处安排的,从内容、方式到时间,班主任是比较被动地接受任务和完成任务。某周有主题班会,该主题班会的主题也由德育处明确,是否完成任务,德育处还要检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只是“任务型”并没有主观能动的“意”的参与。(1)学生“情"的"淡薄”知、情、意、行是思想工作的法宝,只有在知的情况下,学生把知识内化为个人修养,才能产生情,才会有意志品质,才会有行的结果。从调查可知,学校在进行礼仪教育时都在做“知”表面化、规范化的工作,在做“行”的“中规中矩”工作,没有能“以情动人,将心

5、换心,平等互相”,学生当然也就变成了接受的机器,没有产生共鸣,学生没有"被感动”。3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从调查中得知,心理健康教育还需引起我们农村小学关注,在进行礼仪教育中还没有能很好地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做好“交心”思想工作。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贯以“思想品德”问题而没有从心理问题加以疏导。4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社会是个大课堂,小学生的思想每天都受到大课堂的熏陶,而这个大课堂有积极面之外,还有负面效应,成为了小学生两难的德育界面。特别是个人修养问题无时无刻地冲击着中国人的良知:问题鸡蛋、问题奶粉、问题香肠、问题大米、问题食用油、问题猪肉、问题食盐、闯红灯等。毋庸置疑的是,这

6、种种的社会现象对我们农村小学进行礼仪教育成效是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的,学生礼仪行动也处于"两难”境地。5科学评价机制的缺失在老师问卷中我设计了第8小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是如何就礼仪教育实效性开展评价?”以此调查研究各校就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评价开展情况。从调查中得知,学校更注重学科成绩的评价,对学校开展礼仪教育评价是无章可循的。可见,科学评价体系到科学操作体系的缺失,是造成学校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三、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课题组成员经过了三年的努力,通过研究、实践、修正、完善、再实践、再完善,揭示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有如下三

7、个大方面。1提升"礼仪修养”的教育礼仪修养是礼仪教育成败的根本,"本”指本源之意,即“知、识、明、意”内化成为个人思想、行为的境界。“知”指识道、知明之意。知的重要,早已经被孔夫子作了精辟的论述,如:“知者不惑”;荀子也有论述“识道”地能提高道德的自觉性,只有“知明”才能保证“行无过”。“意”指意志、意愿之意。意之重要,孔子也有精辟论述,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人的意志力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力量。(1)增加学生“礼仪修养”的厚度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可见中国有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首先是礼仪知识认知。这是我们农村小学老师所缺乏的,俗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