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96649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教育理论论文-学生厌学的分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理论论文■学生厌学的分析与对策摘要:木文针对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表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办法;教师要研究教育方法才能从根木上改变学生厌学问题。关键词:厌学;分析;对策求知、培养能力、学本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学生及其家长包括那些厌学的学生也都知道,这些标题老师不知讲了多少次。学习是如此重要,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呢?1学生厌学的原因(1)学生在校吋间长。以小学为例,学生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前得吃好饭,外村的学生还耍跑四五里路來上学,起的甚至还要早。上午7点半到下午7点,学生在校时间长达十一个小时。正课8节,其它时间学生还得做作业。有些学生下午还要留下,这
2、对于小学生来说哪能受的了。(2)学习任务重。要学的内容越來越多,出的考题越來越难,考试结果高分少低分多,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3)教师的工作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的团团转,看到学生不学就生气,一气Z下就会批评学生甚至会动手打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这样一來,他们就会不想上你的课,造成旷课、逃学等不良现象发生。说明教师与学生Z间的沟通还是不够的。(4)学生的家长对学生娇生惯养,要求不严。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生怕自C的孩子累着,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多吃点多玩会儿,更有家长帮助学生欺骗老师。使学生不自然的养成了学习懒散、怕吃苦、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1)对教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
3、一个好教师是让学生在乐中求学,不称职的教师才会让学生死记,逼他们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2学生厌学的表现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睡懒觉,小声说话,做小动作,看课外书,戴耳机偷偷听音乐,不听讲,不记要点,不完成课堂作业,迟到、旷课、早退、不完成课外作业。遇到这种情况任何负责任的老师都不会放任不管。批得轻了不起作用,批评的重了学生会与教师顶撞。课堂吋间有限,每节课都有特定的任务,这样一•来课堂上的任务完不成,教师就会补课,而学生就会觉得作业多任务垂。为了追求质量,有的学校把优差生分成不同的班级,最终的结果是优生之间竞争激烈,差生之间风气不良。3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3.1教学理念的转变以语文教学为
4、例,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认字,会用字组词,会用词写句子,并且会分析句子。使学生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巧,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2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办法(I)变大班为标准班。一个班的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兼顾,每个班的人数控制在30人〜40人Z间,便于教师辅导管理。(2)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尽职尽责,严防学生掉队。现在农村小学班级人数不是很多,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条件,层层把关,如果学生在某一级或某一学科知识、技能欠缺太多,以后再赶上来就会十分困难。
5、(3)采取务实的态度。如果学生确实没学好,乂具备学习潜力,该留级的就不要勉强升级。农村的家长多数不想让孩了留级,他们怕负担过重,乂认为学习没有用,干脆就让学生早点毕业好帮助家里干点农活。由于上述原因,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找校长说情,有的家长说不通就算了,但有个别家长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就会与教师或校长吵架,说脏话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所以,我们教师就要不怕麻烦地给家长做工作,耐心细致地去说服他们。(4)千万不要让孩子们去看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录像等,更不能让他们上网打游戏。从理论上讲,学生上网可以查资料、学知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十分有限,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上瘾
6、,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5)各学科Z间要相互配合,防止学生偏科,对已经有偏科现象的学生要个别辅导,查找其原因,寻找岀路,让其悬崖勒马,及早回头。(6)善待差生。差生也有口尊心,我们要保护他们,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我们耍善于利用良机,把握机会,不失吋机的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错了给他们纠正,对了给他们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3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教师要研究教育方法(1)重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口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景中收集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2)7解问题的背景。个案问题发生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原因,以学生厌学为例,背景就是应试教育
7、。崔静说,近儿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引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一方面,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由于学习压力大心情压抑。另一方面,有的孩子考分却越来越高,但行为能力却越来越差。原由就是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实际问题不会这样简单,问题的状况与理论上或理论上的普遍情况不尽相同。因此,研究者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问题发生的过程、条件,了解个案的内在动机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索。(1)提出解决方案。为了达到解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