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87760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实施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几点的思考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中心学校袁应科龚春水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什么?……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说道:“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到哪里?要落到学生的学习上。我们对应考量学习的有效性,有这三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个指标是什么呢?学习速度。第二个指标是学习结果。第三个呢?就是学习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和学校教师共同探索“有效教学”课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得以提升,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原来知识经验的建构,脱离了学
2、*主动参与的灌输,都是低效的教学。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努力增强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來,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题1“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这个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看看有儿种摆法,得出什么结论。然后设计了一道实践题:(先让5名学生走上讲台)台上的5名学生(6、7、8、9、10、11.)冋去4
3、个小组,怎么去?结论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同••个文具盒里放入两支铅笔”。使学生领悟到“抽屉原理”的本质。再比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阐释“相遇”的时候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首先得出“甲速X相遇吋间+乙速X相遇时间二两地之间的总路程”,然后,进一步提炼出:“(甲速+乙速)X相遇时间二两地之间的总路程”。最后拓展出:速度和X相遇时间二总路程,总路程三速度和二相遇时间,总路程一相遇吋间二速度和。这样,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获得了知识、
4、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又体验了探索过程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实现了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三者的最优化。二、未雨绸缪,使学生感受“先知”的自豪在实际教学中,每当新学期开始,不管是新接一个班级述是跟班继续任教,我都要花上25——30天的时间指导学生预习新教材。一般是每天自学5页新教材,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学习体会、释疑解难。经过学期初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讣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鼓励学生把自己预习时候知道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发表口己的观点。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受“
5、先知”的自豪。教师要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预习时掌握的知识结构來学会新的知识。例如在我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是如何推导出来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1E方形拼成…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儿种拼法?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同学交流,由于有了学期初预习的功底,学生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沿着
6、它“长”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沿着它“宽”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再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学生就会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的边和“宽”的边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操作活动中,学生把自己预习时候准备的方格纸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体验了数学的乐趣。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给足学生思考、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激发悟性的目的,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
7、提供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学。因此,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以“问”激趣,追“问”激思教学屮,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学习屮彰显出来的问题,及时予以评价,同时启迪学生在发现问题屮进行争论,在争论屮思考,在思考中碰撞,在碰撞中吸收,在吸收中统一,最后达成共识。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议题,突破难点,深化重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