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86425
大小:48.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6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助推科学跨越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助推科学跨越发展-株洲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新型城镇化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株洲市着力构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J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全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城镇发展“破茧成蝶”,美丽“嫗变”。全市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7%提高到2009年的50.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15个百分点,成为三湘大地城镇化发展之路的缩影。一
2、.“壇变”之美城镇化进程是株洲发展的历史写照,株洲建市60年以来,持之以恒推进城镇化,城镇的实力、品位、价值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散发着美丽的光彩。(一)由“弱”到“强”,实力嫗变。60年前,株洲还是一个7000人的县属小镇,经过株洲几代人的努力拼博,到2009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成功跨入较大城市行列。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行列,在全国294个城市中排名第56名。在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下,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和谐有序的城镇化体系日益完善,醴陵市已进入中等城市行列,攸县、株洲县、茶陵县、炎陵
3、县等县城和63个建制镇加速发展,城镇总人口扩张至192.5万人。醴陵市、攸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株洲县跨入全省经济发展“十快县J炎陵县被评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二)由“粗”到“精",品位嫗变。城市是一座广大市民生活的艺术馆,株洲市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发展思路,致力提升城市品位。五年前,株洲曾两度被列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黑名单。今日的株洲,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工程,全面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不仅摘掉了“十大
4、污染城市”的帽子,而且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实现了华丽转变。现在的株洲,山更青、水更绿、街道更美、灯光更亮,更具现代化魅力,更富国际气息。文化园、天鹅湖等已作为株洲的城市客厅,是市民的休闲好去处。神农城、湘江风光带、云峰湖国际度假区等城市“艺术奇葩”即将美丽绽放。日本瑞浪市、韩国抱川市等国家的6个城市先后与我市结为友好城市。(三)由“隐”到“显”,价值嫗变。城市品位的提升,不仅提升了株洲的形象,更是促进株洲成为财富聚变的“洼地",项目和资金纷至沓来,成为株洲发展的引擎、改善民生的载体。近三年来,全市年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10亿元,年
5、均增幅38.8%,带动了建筑、建材、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增就业岗位12万余个,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分别达到17900元、6525元。2009年,在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强烈冲击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发展依然保持高速增长,GDP首破100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实际利用内资94.82亿元,增长29.35%;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增长20.53%。投资150亿元的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年产20万辆整车的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株洲,给株洲发展带来了
6、强劲动力。之策株洲城镇化壇变的内在动力,关键在于政府主动引领谋划,深层次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内在作用,激发了全民参与管理的热情,凝聚了强大的壇变力量,从根本上加速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一)抓规划引领,舞活城镇化发展的龙头。城市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蓝图”,是指导城镇化建设的“总纲”。株洲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前瞻性地制定城镇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城镇的历史背景、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的前提下,确立了“一核两次、两纵三横”城镇发展战略构想和空间布局。“一核”即株洲市中心城市,“两次”即醴陵市、攸县两个次中心城市,“两纵”(南北向)即106国道沿线南四
7、县城镇、S211沿线株洲县各重点镇,“三横”(东西向)即省道S313、S315、S320沿线集镇。同时,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等“五线”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了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二)抓政策扶持,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导向。政策扶持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株洲高度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县(市)相应安排配套资金,专项扶持小城镇建设。与此同时,
8、强化税费扶持,重点镇盘活存量土地的收入,以及所征收的城镇建设维护税、基础设施配套费、市场管理费,除依法上缴国家和省里的以外,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小城镇收取的排污费,县(市)留成部分全部返还小城镇,用于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