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61979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屮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人民卫生岀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岀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暧气不适,小便短少。舌质淡红,苔口腻,脉弦
3、。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胶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FI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渊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3•肝脾血瘀证:脫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而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舌质喑淡,脉细无力。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而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鲍,牙龈岀血,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
4、弦细数。6•脾肾阳虚证: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觥白,月完闷纳呆,神倦畏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紫胖,苔口,脉沉细无力。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气滞水停证治法:疏肝理气,行水散满(1)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口芍、陈皮、枳壳、炒口术、茯苓皮、泽泻、大腹皮、香附、苍术、慧议仁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针刺疗法选穴:章门、肝俞、脾俞、PT俞、水分等;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1.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1)推荐方药:中满分消丸加减。苍术、茯苓皮、口术、半夏、枳实、黄苓、知母、姜黄、泽
5、泻、车前子、陈皮、炒二丑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屮成药。(2)针刺疗法选穴:脾俞、胃俞、胆俞、中脫、阴陵泉等。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口一次,十次一疗程。2.肝脾血瘀证治法:活血祛瘀,行气利水(1)推荐方药:调营饮加减。柴胡、赤芍、当归、川茸、玄胡、大腹皮、陈皮、莪术、桑口皮、槟榔、茯苓皮、泽兰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针刺疗法选穴:期门、章门、石门、三阴交等。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3.气虚血瘀证治法:补屮益气,活血祛瘀(1)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党参、赤芍、白术、当归、川茸、桃仁、红花、陈皮、茯苓皮、车前子、泽兰。或
6、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针刺疗法选穴:脾俞、肾俞、足三里、期门、章门、石门、三阴交等。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5•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1)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楮实子、猪苓、茯苓、泽泻、玉米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针刺疗法选穴:肝俞、行间、肾俞、涌泉等。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6•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1)推荐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党参,炒口术,干姜,甘草,肉桂,附子(先煎),猪苓,茯苓,泽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屮成
7、药。(2)针刺疗法选穴:脾俞、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阴陵泉等。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口一次,十次一疗程。(-)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1•屮药脐敷疗法:对于腹胀大明显者,可采用大戟3g,芫花3g,甘遂3g,乌药3g,木香3g,冰片lg,上药混合均匀后,取适量,黄酒调成丸,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次/日。皮肤敏感者应减少敷药时间。2•耳穴疗法:常用穴:腹胀区、肝、脾、肾、角窝中、交感、内分泌、三焦、胆等。一般采用常规消毒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天按5〜7遍,每次每穴按压15〜20次。每次贴压单侧耳穴,3天/次,两侧交
8、替使用。换贴10次为1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