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61379
大小:31.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探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成为社会的一大重要问题。我国颁布一系列节能措施来缓解能源的消耗,其中便包括公共建筑节能政策。由于节能行动存在极大的主动性与不确定因素,政府逐渐形成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机制。经济激励政策能够极大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自愿性,促进公共建筑节能的发展。但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经济存在操作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在分析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构成因素及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健全机制的建议关键词: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财政补贴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
2、3-291X(2017)11-0097-01我国为能源消耗大国,但公共建筑节能政策于2005年才开始正式实施,起步较晩,且在此之前的绝大部分建筑都属于非节能建筑,此后建筑又不是在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展开,所以建筑节能成果并不是很明朗。因此,对于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政策的研究迫在眉睫。通过不断丰富公共建筑节能理论体系,推动全面的建筑节能与改造,从而缓解当前的能源供需矛盾—、实施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必要性(一)公共建筑节能政策对我国节能贡献率高建筑能源消耗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有极大比重,且比重逐年上升,在建筑中又以公共建筑面积最大、消耗最多
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环境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建筑规模正高速增长,能源消耗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对应,我国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政策也将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为节能做出极大贡献(二)公共建筑节能具有市场失灵问题建筑节能存在市场失灵的阻碍因素,一是由于对公共建筑节能不支付报酬,影响生产者的福利,因此产生了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将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也就是公共建筑节能成效低下或节能资金供给不足。二是由于公共建筑节能领域还存在着各主体信息不对称。首先,节能建筑的品质无法从外观上获得;其次,建筑节能的生产设计者和消费使
4、用者之间存在信息盲区,导致建筑节能产业的滞后;再者,由于政府对建筑节能市场监管信息掌握的不全面,管理手段不到位,在建筑节能市场中存在诸多职业道德问题(三)经济激励政策能弥补强制性政策不足由于公共建筑节能在市场调节中属于失灵部分,因此这项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加强政府干预,加强管理和约束。政府在干预市场过程中若进行明令禁止的强制措施,节能效果将甚微;而若使用经济激励政策将极大调动企业积极性,从而弥补强制性政策的不足,收获的效果也将更显著。经济激励政策给予了行动主体较高自主权,增加了福利,可推进市场化进程,同时减少政府的开支二、公共建筑节能经济
5、激励政策现状研究(—)经济激励政策形式单一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主要由财政政策、税收优惠两方面因素构成,而其中又以政府的财政补贴为主、其他补贴形式为辅,激励的形式、方法单一。财政补贴有多种补贴对象,而我国主要是补贴投资者,这种补贴虽然有利于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强工程实施质量,但不利于体系建成后的节能运行管理,运行维护水平低下。同时,我国未建立专门节能基金,财政拨款是对政府财政的一种消耗,长期以往,将对我国财政造成极大负担(二)经济激励政策限制性不足我国的公共建筑节能政策近几年才制定,尚未建立形成系统有效的机制,操作性不强,经济激励
6、程度过小,将无法调动建筑节能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而激励程度加大,将会出现能源费用超额现象,且没有限制性的约束政策。政府的正面激励和负面干预执行力度都不够,严重阻碍节能工作的推动开展(三)经济激励政策欠缺层次管理公共建筑节能工程领域所包含的主Dw众多,各主体所处层次不同,利益也不相同。因此,经济激励政策应该针对不同的层次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但现在经济激励政策主要从中央发出,靠中央财政推动,地方上缺乏多层次激励,不能相互推动,不利于建筑节能的开展。同时,公共建筑节能的发展是具有成长周期的,激励政策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实施,实行初期、中期
7、、长期的激励政策(四)经济激励政策配套措施不齐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各项配套措施不健全,能源评估审计体系不完善,不能进行权威监管。能源价格机制未形成,不能发挥能源价格的杠杆作用,激励政策还有赖于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而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在各方面存在分歧等等,导致经济激励政策工作开展不顺畅三、对于公共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建议(一)建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基金我国要建立明确的公共建筑节能的专项基金,发挥其杠杆作用,通过财政激励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弥补财政拨款的局限性,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促进多方面的平衡,促进社会公平,力求做到建筑节
8、能全方位阶段的补贴(二)确立不同层次的激励对象我国要根据公共建筑节能领域主体的不同层次,建立不同层次的激励政策,使得中央、地方、业主和公共建筑用户等各方面主体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我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