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改变中国

高铁改变中国

ID:43860159

大小:3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6

高铁改变中国_第1页
高铁改变中国_第2页
高铁改变中国_第3页
高铁改变中国_第4页
高铁改变中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铁改变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铁改变中国编者注:吸引全球目光的京沪高铁6月30FI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來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2004年之前,屮国还没有一寸高铁。仅用短短6年时间,屮国便超越国际竞争对手,不仅成为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大国,而且一举打破国外封锁,取得了高铁制造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重大转变。高铁规划“四纵四横”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

2、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木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营运速度每小时300公里。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贯穿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已正式步入高铁时代!“四纵”客运专线:北京一上海(京沪高速铁路)、北京一武汉一广州

3、—深圳一香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一沈阳一哈尔滨(大连)(京哈客运专线)、杭州一宁波一福州一深圳(沿海高速铁路)。“四横”客运专线:徐州一郑州一兰州、上海一杭州一南昌一长沙一贵阳一昆明(沪昆高速铁路)、青岛一济南一石家庄一太原、上海一南京一武汉一重庆一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O促进经济节约能源“高铁经济圈”《环球财经》2011年2月5日的文章《屮国高铁:极速中驶向未来》称,从我国首条完全自主产权的高铁一一京津城际铁路的经验来看,自2008年开通以来,天津市连续两年经济增长16.5%,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水平。2

4、009年,天津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2009年底开通的武广高铁,则催生了沿线的投资热潮。根据《人民日报》相关报道,2010年第一季度,武汉、咸宁两市GDP同比增长均为15.9%,其中旅游业收入分别增长36.5%、166.7%,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72.7%、44.9%,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6.5%、58.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21.4%、25.7%,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8%.21.8%。“高铁经济圈”效应初现。“屮国扩建运输基础设施还具有更

5、重耍的意义,即推动制造业迁往内陆地区、改善物流运输、振兴房地产市场以及促进旅游及消费行业发展。”摩根人通董事总经理李晶撰文指出,2004至2009年,中国货物运输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6%,但铁路网络长度仅增长2.9%,货运瓶颈严重制约企业将业务迁往具备土地及劳工成本优势的内陆地区。随着高铁的延伸,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向内陆搬迁,中国经济地区性不均衡的问题有望彻底解决。高铁将对欠发达地区进行财富再分配,进而对解决中国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发挥重耍作用。提速经济中国新闻网2011年6月30日的《京

6、沪高铁今日正式运营,沿线城市欲借机提速经济》分析了京沪高铁提速经济的作用。文中称,京沪高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沿线城市欲借机提速经济。京沪高铁北接环渤海地区、南衔长江三角洲,经过十几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沿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超过四分Z—,GDP占全国40%。新华社文章称,京沪高铁贯穿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不仅实现了北京与上海的高速连接,还将有效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人员就业,将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两大经济圈串联起来。目前,一些楼盘争打“高铁牌”,部分沿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上涨。此外,京沪

7、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同城效应日趋显著。产业链《环球财经》2011年2月5日发表文章《中国高铁:极速中驶向未来》称,除了高铁宏观经济格局的调整作用之外,高铁建设的另一个直接影响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对一整条相关产业链的带动。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表示:“高速铁路不仅是高新技术的集成,而且产业链很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析人士指出,从建设过程而言,高铁产业链涵盖了基建、铺轨、车辆购置和运营四个阶段,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国有与民营企业的通力合作。“在这一轮的人规模铁路建设和装备制造业现代化当中,

8、有很多的民营企业参与了我们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在考量高铁建设的收益时,其对民营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的带动亦是不容忽视的一环。节约能源《金融时报》2011年6月8日刊发题为《中国高铁的未來》的文章指出,高铁的战略前景值得看好,毕竞它是唯一用电而不用石油的交通工具。电力可以用很多方法生产,未来的成本肯定更低。而石油储量有限,用完后不可能再有,民航和汽车业最终肯定会陷入大萧条。中国用高铁和电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