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3649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5
《[精品]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评估和其蓝光照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分级诊断作为标准组,将传统诊断作为对照组,在进行诊断后,经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痊愈者95例,显著则会27例,有效者15例,无效者11例。治疗后,标准组出现湿疹9例,腹泻8例,发热6例;对照组出现湿疹12例,腹泻14例,发热13例。结论:以不同出生时长使用不同评定标准,然后蓝光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新生儿黄疸病情。关键词: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诊断【中图分类号】R721【文献标识码】
2、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75-01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黄疸多数是市于血清中游离的胆红素异常增高导致,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临床观察到的新生儿表现为黄疸多为暂时性,经过一段时间经护理后即可以自愈。为避免不必耍的治疗和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病理性黄疸是其屮关键步骤。1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科确诊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48例,男64例,女84例。年龄广35d,平均13do1・2诊断标准:分级诊断: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头面躯干均有不同程度黄染区分布,小便颜色异常。对于血清总胆红素标准,按照其出生
3、时长不同,分为3组:①出生时长大于72h的足月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427.5-513.0umol/L,依照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多少,适时干预。②小于72h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在24h以内达到171.011mol/L,48h达到256.5umol/L,72h以内达到307.8umol/Lo视儿童具体病情进行干预。③鉴于早产儿特殊情况,依照体格、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以血清总胆红素171.0〜205.1卩mol/L,为干预标准。传统诊断标准:血清总胆红素高于256.5umol/L,有临床症状。在诊断中,出生时长和血清总胆红素是其中的有效依据[1],但是各个族群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4、差杲较大,具体数据有待具体化[2]。1.3治疗:蓝光照射治疗,以无菌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放置患儿,以黑色布料保护患儿眼部、会阴和阴囊等敏感脆弱部位,暴露其他部位皮肤接受照射。以425mU~475mU波长蓝光连续照射,12h/天,治疗吋间依照病情3〜5天不等。必要时应用抗半素,黄疸一般治疗药物:保肝退黄剂、胆红素肝酶诱导剂。1・4疗效评价:按照不同出生时长,主要以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來判断疗效。痊愈:经总照射吋长48h以下的短吋间的疗,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止常,皮肤黄染明显消退,小便颜色正常。显效:经总照射时长48~72h长时间的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皮肤黄染消退,小便基本正
5、常。好转:经总照射吋长48〜72h长时间的治疗,血清胆红素有一定程度下降,皮肤黄染有大片消退,小便颜色稍微好转。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未见下降,黄染小便未有明显改变,出现胆红素脑病病征。1・5分组: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74例,一组以分级诊断为标准,另一组以传统诊断为标准。观察其不良反应及总体治疗效果。2结果经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痊愈者95例,显著则会27例,有效者15例,无效者11例。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在我国新生儿发病率为21・72%[3]。结合型胆红素被述原成尿胆原需要肠道细菌辅助[4],新生儿由于其机体各项功能不完善,肠内细菌未
6、形成菌群。结合胆红素在葡萄糖醛酸甘酶促进下,很快分解形成未结合胆红素,并在肠道被吸收入血。由于新生儿肝脏器官功能和肝细胞发育并不完善,胆红素可以继续进入全身血循环。当胆红素通过新生儿并不完善的血脑屏障,将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以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及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胆红素流经皮肤时,利用胆红素可以吸收光线的特性,以波长425mU~475mU人工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可以使可使未结合胆红素发生杲构,产生具有较好水溶性的异构体,通过胆汁排泄途径或肾排泄,降低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的光线照射对新生儿各方面产生影响。产生以湿
7、疹、腹泻、发热、血钙降低、黄素缺乏和青铜症等不良反应。目前认为补充水分,防止体液过多失去,补充核黄素、钙剂、维生素等,可以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现杲常肤色变化立即停止。分级诊断和传统诊断,虽然其治疗效果相同,但是明显可见分级诊断后治疗,其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综上所述,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同吋帮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可以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使用分级诊断标准,结合…般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其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KerenR,LuanX,FriedmanS,etal.Acomparisonofalternativerisk-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