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浅谈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浅谈

ID:43789634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浅谈_第1页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浅谈_第2页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浅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浅谈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浅谈摘要:作为审美形态学之一的“病态美”范畴表现为主体心灵自我实现倾向贫弱乏力,遮蔽于和谐整之中。“病美人”、“文弱书生”之类的文学人物形象和文人女性化自喻艺术手法频频出现于中国文学中。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才能透过表象认识中国文学中的病态美。关键词:审美形态学;壮美;优美;病态美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21-01许多中国文学作品都具有病态美,女性的美纤弱无力:西施病心、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人比黄花瘦、黛玉咳血,这与古代女性地

2、位低下有关,传统的封建社会一直用三纲五常来禁锢妇女,使妇女适应男权社会的病态审美观。整个中国文学史中,“欢愉之词难为,而愁苦之词易工”(韩愈),映射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思。先秦纯朴自然,少见病态;楚辞高洁,但也含有一些病态,以美人自称,伤感哀怨,悲切自怜,含有失宠的怨妇色彩。魏晋时期之审美观,有崇尚自然的一面,也有崇尚病态美的一面。除自然美外,魏晋时期更崇尚一种瘦弱,苍白,摇摇欲坠的病态美,这种美就像是女性的柔弱之美,这样的病态美却落在男性身上,在《世说新语〈容止〉》篇当中便记载了许多男性的病态美•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以重视外貌的打扮

3、来追寻生命的美感,亦可说是魏晋人士生命依恋的表现。到了唐代,初盛唐诗歌的气象非凡,晚唐就差了一些,李商隐缠丽迷朦,伤感忧郁,不见激昂气象,只见人生苦闷。其诗歌在阴柔之美中不乏病态,但是这些丝毫不减损其诗歌的温润而成熟,绚目而沉郁,回味绵长,意象万千。李贺诗中的病态美亦多,像“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即由李贺病态心理酿造而成,天无情,谁也改变不了。其实,这是李贺用来表达对现实的宣泄与抨击,同时也表现了人生意志的无力。李贺诗歌的病态美在怪诞的境界中得到体现。有许多词作,以女子的慵懒娇弱为美感,美女不事生产,其实也是远离了健康人牛的•种病态

4、。如鹿虔《思越人》“珊瑚枕腻鸦鬟乱,玉纤慵整云散”、冯延巳《谒金门》“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毛文锡《赞浦了》“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顾《酒泉了》“云鬓半坠懒重簪”、欧阳修《虞美人》“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柳永《定风波》“暖酥消,腻云,终FU犬厌倦梳裹”o黄庭坚有一首艳词《千秋岁庆“欢极娇无力,玉软花欹坠。钗袖,云堆臂。灯斜明媚眼,汗泱普腾醉。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写女子“欢极”Z后的娇弱姿态。这些词都是关于贵族社会女子的,没有一个劳动妇女的健康形象。懒是她们的标志,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病态。中国古典文学到了明清以后,

5、含有更多病态美,有许多病态形象,如剧本里塑造的病意酵酵的西施、弱不禁风的林黛玉,还有那个多愁多病身的张生,一个男性的书生如女人般漂亮,贾宝玉何尝不是这样,整个文学儿乎找不到健康明朗的人物形象,粗旷豪放的成了野蛮人,悲哉。明朝文学中对小脚的描写与喜爱就是病态的极致。唐寅的《咏纤足俳歌庆笫•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对堪夸。新荷脱瓣月生牙,尖瘦帮柔绣满花。从别后,不见她,双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毫无一点止常心理。《女儿经》云:“为甚事,缠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他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明•冯梦龙《山歌・卷十》

6、有一首桐城吋兴歌《送郎》云:送郎送到五里墩,再送五里当一程。木待送郎三十里,鞋弓袜小步难行。断肠人送断肠人。女儿们走十里路就很勉强。这种陋习在当时就遭到了众多有识Z丄的反对,袁枚《随园诗话•卷四》记载/杭州赵钧台买妾苏州。有李姓女,貌佳而足欠裹。……媒妪曰:'李女能诗,可以面试。'赵欲戏Z,即以《弓鞋》命题。女即书云:'三寸弓鞋自古无,观音大士赤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赵悚然而退。”这位李女真不愧是奇女子,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以袁枚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反封建的新思想。中国古典小说顶峰的《红楼梦》中,林妹妹外表娇柔,娇喘微微,

7、弱柳扶风,眉眼间朦胧,似睁非睁含露目,就是有不足Z症的风流婉转。林黛玉在外在形象上表现出病态美,但黛玉个性却不奴性,虽然寄人篱下,但是不自卑,也不自傲,有的也只是闺中小女儿的骄矜。黛玉目下无尘,黛玉口角锋利,不是低眉乞怜,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坚强反抗姿态,这也正是贾宝玉和她的爱情基础。在王夫人等卫道士看来岂不也是一种病态,但此病态却不是彼病态,是真正的人格。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雪芹的反封建的领吋代风诡的新思想。希望女孩少一点林妹妹的病态美,多一份林黛玉的真人格。结论:中国文学的病态美表现为牛•命的怜惜与疼爱和&命脆弱的哀婉,有生命的互

8、悯,有美消逝的伤感。我们应辨证地看待它,以增加我们对美的广度的认识,体会其中反对权威,追求自由的真人格。参考文献:[1]叶舒宪•阉割与狂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2]尼采•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6年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