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語心得體會

之江新語心得體會

ID:43788899

大小:27.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4

之江新語心得體會_第1页
之江新語心得體會_第2页
之江新語心得體會_第3页
之江新語心得體會_第4页
之江新語心得體會_第5页
资源描述:

《之江新語心得體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之江新語心得體會大傢下午好,今天我給大傢推薦和介紹一本書,名字叫《之江新語》,這本書是好年2月至好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這個欄目,發表的二百三十二篇短文的匯編。這本書裡面的文章都寫得不長,大多數篇幅隻有五六百字,但是卻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引人入勝,洋溢著豐富的政治智慧。由於時間原因,我僅選取其中的三篇短文,來談談我的思考和體會。第一篇是關於理論學習的,題目叫《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作者首先引用瞭清朝末年著名學者王國維論述治學的一段話: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衆裡尋他

2、千百度,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仁緊接著作者強調領導幹部學習理論也要有這三種境界。首先,理論學習上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理論學習上要勤奮努力,刻苦鉛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r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再次,理論學習貴在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衆裡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原因是與我目前所從事的工作有關,我想要當好一名黨的政策宣講員,就要擁有理論學習的這

3、三種境界,熱愛學習、勤於思考、追求真理,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宣講員,把正能量傳遞給每一個聽眾,每一個讀者。第二篇是關於浙江經濟發展的文章,標題是《在更大的空間內實現更大的發展》,作者開門見山的指出,目前,我省正處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關鍵時期。浙江土地面積小、自然資源相對貧乏,要有效解決我省發展中的資源要素問題,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主動,不能僅僅局限在十萬一千八百平方公裡區域面積上做文章,必須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在大力引進各種要素的同時打到省外去、國外去,利用外部資源、外部市場實現更大的發展。為瞭更加生動形象的解釋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現象,作者例舉瞭一個"地瓜理論〃的例子(所謂地瓜,在

4、我們湖南被稱為紅薯),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為的是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但它的塊莖始終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擴張最終為的是塊莖能長得更加粗壯碩大。作者進一步指出,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主動接軌上海、主動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改造,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在省外、國外建設我們的糧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產加工基地,並非資源外流、企業外遷,這是在更大的范圍配置資源、在更大的空間實現更大發展的需要,是"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立足全國發展浙江"的需要。這段話非常精彩,也給我深刻的啟示。由浙江聯系到我們常德的實際,我們知道盡管我市在全省的綜合排名比較靠前,但是人口多、底

5、子薄仍然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市有621萬人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常德在全省范圍內並無明顯優勢,畢竟我們不處於長株潭城市群的核心范圍,中間還隔瞭一個益陽市。盡管我們的糧食、油類、棉花、肉類、水產品等大宗產品的產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們沒有石油、天然氣、優質煤礦、鐵礦等重要的戰略資源。在人力資源方面,我們沒有沿海發達地區那麼大的吸引力,高層次戰略人才比較緊缺。要實現常德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借鑒浙江的經驗,他們搞"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我們就搞"跳出常德,發展常德”,一方面,做大做強比如農、林、牧、漁、煙草、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提升產業化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加大招商

6、引資力度,歡迎常德境外的客商走進來;另一方面,也要鼓勵我市企業和人才走出去,充分利於常德以外的土地資源、人才資源、原材料資源等等,做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實現常德更好更快的發展。第三篇文章是關於文化建設方面的,題目是《加強對西湖文化的保護》。作者指出,西湖文化在杭州文化中有著獨特的位置。在西湖周,留下瞭吳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的深刻印記,留下瞭無數文人墨客的佳話詩篇,留下瞭不少民族英雄的悲歌壯舉。可以說,西湖的周圍,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對這些歷史文化遺存,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現在有的地方搞舊城拆遷改造,把一些文物古跡搞得蕩然無存,這是非常可惜的

7、。作為省會城市,杭州應在保護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弘揚歷史文化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做得更好。由這篇文章我聯想到我們常德的文化建設,我們的城市口號是’桃花源裡的城市",可以說桃花源是我們最有典型代表的文化印記,但是這個文化品牌在全國乃至海外的認可度不是很高,這裡面固然有桃花源的真實所在地在歷史上存在疑問有關,但是這不是最主要的,隻要我們能夠讓來桃花源旅遊的遊客,認為這就是桃花源就可以瞭。怎麼樣達到這樣的效果呢?要靠景區的建設和保護,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手段還是塑造文化的認同感。要進一步深度挖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