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843
大小:3.73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7-08-02
《拖网渔船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正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拖网渔船初步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渔船作为重要的海上建筑物,是人类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在设计时,首要的是保证当船舶长期漂浮在海上时人的生命受到足够的保障,再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展各种船型、造型和结构设计,同时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船舶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适用、经济。保证新船的适用性是设计中处理各种矛盾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提高船舶的经济性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目标。2.安全、可靠。安全性是船舶的一项基本质量指标。3.先进、美观。设计的船舶要
2、具有先进性,设计的结果要追求完美性。本课题主要研究拖网渔船的新形态以适应新形式下渔民捕鱼需要。渔民是渔船的主要消费群体,因此只有设计符合渔民需求和适应未来渔业发展的拖网渔船,才能切实保障渔民兄弟的利益,才能促进我国渔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拖网鱼船”在渔业方面作出很多的贡献,为国家和渔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合生态的要求,国家对拖网渔船作出了很多的规定且由于渔业的转形拖网渔船在各类渔船中的占有率有下降的趋势,然而拖网渔船是否会为大型远洋渔船所替代?需要大型拖网渔船吗?显然在可预见的未来,总吨位100吨以上的拖
3、网渔船将进行公海金枪鱼渔业。同样在专属经济区内作业的中上层小鱼捕捞渔业至少将部分使用大型船只。远离加工设施的渔业将需要很大的渔船。目前在非洲沿海作为远洋渔业进行作业的一些渔业也可以由非洲本土来进行,从而可用小渔船。在西非的一些地区,缺少港口设施,包括渔船服务的沿海基础设施,限制了采用半工业化渔船(这些渔船将大致为注册总吨位100吨上下)。因为建造港口设施和有关基础设施是一种旷日持久的过程,所以大型船只,即总吨位高于100吨的拖网渔船66本科毕业论文正文将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因此,在许多渔业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渔业中-替代
4、旧船的经济学产生的一种趋势是使用小型船只或继续购买二手大型船只。浙江作为一个江南水乡,其渔业发展到了一个瓶颈状态,在许多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对于拖网渔船的研究顺应了渔业方展的需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拖网渔船经常在大风大浪中作业,环境恶劣,这类渔船的倾覆事故发生多次。如果能够研究出稳性较好,造价低,经济性好的船型,将对渔民的人生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能够提高我国整个渔业的经济效益。拖网渔船发展趋势 :①较多建造经济实用的中、小型拖网船,并重视远洋深水拖网渔船的研制开发;②采取节能措施,如改进柴油机性能、增大螺旋桨直径
5、、降低转速以提高推进效率,改良船型,采用主机轴带发电机和利用余热;③配备先进探鱼及导航仪器;④研制拖网自动控制系统等。本次设计主要从渔船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出发来实现提高渔船的经济效益的设计目的,应用母型船改造的方法,在此之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型船的资料包括主要要素、航速、主机参数、重量重心、总布置图、型线图、船体说明书等资料,为了能达到对新船的改进,还考虑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在新船上的运用,由于时间上的原因关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资料大多由网上取得,此外对航线、航道、港口、码头、以及相关的市场信息也
6、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务必使新船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在渔船数量将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船型主尺度计算确定;2.新船型线生成;3.船舶静水力曲线相关计算及图纸绘制;4.新船重量重心及初稳性计算;5.总布置设计和图纸绘制问题:在载重量改变和渔船型线变化带给渔船的安全性问题。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一)、准备中、外文资料(二)、总体部分1、分析任务书和母型资料;66本科毕业论文正文2、设计船排水量及主要尺度确定;3、设计型线图绘制;4、设计船静水力计算与静水力曲线绘制;5、设计
7、船重量与重心计算;6、设计船初稳性计算;7、总布置设计;8、绘制设计船总布置图。(三)、写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准备1、撰写毕业论文与输出打印论文与设计图纸2、毕业答辩准备四、参考文献1、母型船资料:总布置图、线型图、船舶重量重心计算资料、船体说明书、主要设备明细;2、法规与规范:《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小型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1998);3、参考书与设计资料:[1]刘捷,段若玲,等.我国渔船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2001:36-48.[2]顾敏童.船舶设计原理[M].上海交通大学
8、出版社,2001:6-261[3]张福祥,葛海祥,等.张网渔船稳性的计算分析[J].海洋渔业,2004.08:2-4[4]盛振邦,刘应中.船舶原理[M].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06-109.[5]吴仁员,谢祚水,李治彬,等.船舶结构[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26-37.[6]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