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

[精品]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

ID:43779747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_第1页
[精品]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_第2页
[精品]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_第3页
[精品]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浅谈日本的翻译文化摘耍:“翻译”一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当时是特指东汉以来佛教经典的汉译活动。宋释法云撰《翻译名义集》(1143年)称:“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其所无”。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LI益频繁,“翻译”早已不限于梵文佛典的汉译活动,不仅成为中国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时沟通不同的语言文化的重耍途径,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进行文化交流时的重要工具。翻译本

2、身是一大文化事业,而译者就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文化的创造者。通过比较翻译对两国文化的影响,深入了解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关键词:翻译、日本、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来说,翻译对丁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更加重要,因为历史上日本正是通过外来书籍的大量引进和翻译,积极主动地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富有特色的日本文化的,日本人是有意识并有选择的,既汲取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又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主体,使日本文化成为多元复合的有机统一体。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近代以后因为U语的翻译书籍扼要地介

3、绍了西方近代思想学说和科学技术的概耍,所以19世纪下叶和20世纪初中国的翻译家们反过来又把翻译曰语书籍当作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捷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日本的翻译活动不仅对H本文化本身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波及到了中国文化。1.有关“翻译”翻译是如何产生的?在两种语言以上的地方,需要交流,就会有翻译。翻译的历史可以说是跟语言的发展一样早而久远。古代不同的部落需要交流,于是产生了翻译。所以,简言之一一有语言的时候,就会有翻译。而笔译,则是在语言和文字都出现后,才开始出现的。翻译是应不同语言的部落和人类需耍交流

4、的需要而产生的。笔者认为,翻译的开始是历史发展的开始。从两个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圈开始的交流,都可以看作是翻译的原形。2.翻译与文化的关系FI木在汉字传来前没有口己的固有文字,以刻木、结绳为记事方式,汉字是何时传来、何时开始使用的已不可考。根据日本第一部书面文献《古事记》的记载,四世纪应神天皇年间有百济国学者王仁进献《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这是中国典籍进入日本的故早的记录。在五世纪时大和朝廷就已经可以正确地使用汉文了,478年倭王武给中国南朝宋皇帝的奏文就是熟练的汉文。3.翻译对于中

5、国文化的影响为了更加直接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古十五年(607年)圣德太子任命小野妹子为使者,鞍作福利为翻译前往隋朝,并从笫二次的遣隋使开始派遣留学生和学问僧随同前往学习佛教等。630年舒明天皇首次派出了遣唐使,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里先后派出了18次遣唐使,实际入唐15次,致力于输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文化,并在FI木普及推广,结果中国文化对H木社会的影响H益广泛。连朝廷官职也多模仿唐朝名称,建筑、风俗、朝服等生活方面也是唐风盛行一时。圣德太子主持制定的的《十七条宪法》作为政治准则,深受屮国政治思想的影响

6、,而且文字上多处取材于《周易》、《尚书》、《左传》、《论语》、《诗经》、《孝经》、《礼记》、《庄子》、《史记》、《昭明文选》等中国古典文献。随着平假名、片假名的使用,日本文学出现了FI语的表现形式一一和歌和物语文学,但在内容上也同样受到中国诗文以及古小说的影响。在最古的和歌集《万叶集》中随处可见中国六朝诗以及唐小说《游仙館》的痕迹,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也被指出是受口居易《长恨歌》的启发。4.翻译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文化來说,翻译对于FI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历史上H本正是通过对

7、外來书籍的大量引进和翻译,积极主动地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交流利学习,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富有特色的日木文化,甚至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史就是一部翻译的文化史。在这种移植和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屮,日本人是有意识并有选择的,既汲取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乂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主体,使日木文化成为多元复合的有机统一体。5.汉语对日语翻译的影响在这种社会趋势下,一•般H本人认为汉文汉学有碍于H本对欧洲近代学科的学习,再加上从幕末时期起由于当吋日本人随意使用假名文字记录发咅,造成H语木身的混乱,在国学家中间掀起了国字

8、改良运动。而由于汉字的繁杂难记,更由于简便合理的罗马字体系所代表的兰学等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国字改良论往往与汉字废止、汉学排斥论联系在一起。明治以后中国文献已经不能吸引H本翻译家的兴趣,在1896——1911年期间日译中书仅16种,而日译四书达1469种,东西失衡,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中国因为甲午战败的刺激,朝野上下痛感变法图强Z必要,认为引进泰西法政新学是先决条件,而在具体办法中,派遣留H学生和广译H文书成为不争之论。张Z洞、康有为、梁启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