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之研究

台湾文学之研究

ID:43717358

大小:93.60 KB

页数:85页

时间:2019-10-13

台湾文学之研究_第1页
台湾文学之研究_第2页
台湾文学之研究_第3页
台湾文学之研究_第4页
台湾文学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文学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台灣文學之硏究作者:楊雲萍譯者:葉薬薬若沒有我們的主觀性認知、意願,客觀性的存在當然是不可能成爲我們的問題。雖然如此,客觀性的存在'不可能依我們的主觀性認知或是否有意願,而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因爲不管我們的主觀性認知或是否有意願,客觀性的存在仍然存在的。眾所皆知,新聞報導了在立霧溪流域或其上流發現了砂金的丘陵,而這些砂金,不管我們的認知、發現如何?明確的是,它在數千年前,或者數萬年前就已經存在。而關於臺灣文學,許多人否定它的存在,說臺灣不存在什麼文學。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也就是沒有認知。在這些人當中,甚至有人想要藉說臺灣從來沒有文學來誇耀其見識。要誇耀見識是人的

2、自由'就如同光明正大地在理髮廳說政治性的見識一樣,或在大街小巷暢言有關人生社會的見識等等。不能因爲我們不知道、沒有硏究,就否定所不知的事物與沒有硏究的對象。臺灣文學的儼然存在,不可能只因爲某些人的見識,說臺灣沒有文學就能被否定掉的。看到發現砂金的新聞報導,最打動我並且令我有無限感慨的是,這一次的發現並不是偶然的運氣好,而是根據科學性推理、學術方法而發現的。換言之,即從下流的砂金的存在而推理上流的地方一定存有砂金的源頭。關於臺灣文學,事實上,我有類似這樣的經驗。在東京的時候,每當被人問臺灣是否有文學?我都回答沒有,表達我的見識。但是回到臺灣,當我閱讀丘逢甲的《韻

3、雲海日樓詩鈔》與陳迂谷的《偷閑集》時,被其卓越表現所驚歎。關於丘逢甲,梁啓超已經將其和《人境盧詩鈔》的作者黃公度作比較,非常賞識他。黃公度是眾所周知晩清的代表詩人之一,柳亞子曾說「時人競說黃公度,英氣終輸滄海君」,對丘的評價萸高。關於《偷閑集》在前一號曾嘗試過小小的硏究,一讀之下有一系列作品類似邵康節《擊壤集》裡的簡明樸素,毫無玩弄修飾或技巧。但是,其實卻是無技巧的技巧,尤其是一脈帶有幽默的作品令人讚不絕口。如擁有以上的優秀作品,絕對不是偶然性的,必定之前就有豐富的傳統、精采的歷史的存在才可能擁有的。這麼想,我就開始著手一些硏究。也許根本比不上立霧溪的砂金,但

4、是我發現在我們毫灣的過去,曾經也有過黔富的文學花朵、豐盛的果實。以上的言詞,聽起來像是在展示自己的功勞,但是我一點也沒有要炫燿的意思,我想說的是如果當我們以科學性真摯地來硏究事物,在那裡一定能發現真實。既然如此,我們臺灣的過去,有什麼樣的文學成果呢?我們的先哲是如何地將文學成就傅達給我們?這些都是本人會在將來發表的有關臺灣文學史的硏究屮證明。但是在此,倒是想藉著敘述自古以來在臺灣'是如何地對待,如何地硏究、批評臺灣文學,以呈現臺灣文學的簡單輪廓。關於這些資料,首先該舉例的是府縣志等的藝文志類。藉著觀看處理這些藝文志裡的方式、想法,可以了解臺灣文學是如何地被看待

5、、硏究和批評的。現在想從府縣志之中大致鳥瞰兩三本府志。眾所皆知在臺灣最早的官選府志是康熙35年(1696)出版,由高拱乾纂修的。一般稱爲「高志」或「原;忐」。該書今天傳存甚少,內閣文庫一本,中國的國立北平圖書館和其他現今僅剩一兩本而已。臺灣總督府圖書館藏有和以下所敘述的「周志」相異的摘錄版本與複印本「周志」。以下依據「周志」的複印本來引用「高志」的凡例。凡例曰:志載藝文,務關治理,尚有裨于斯郡,宜無美而不收。然考獻徵文,前此遠在殊域按天。華國十年生聚方新,今惟先集所見上自宸章下逮新咏,後有作者,當俟之踵事增華。藝文志之引言口:文章經國之大業,不存之盛事。六經子

6、史之外,凡施諸政事,見諸諷詠,足以垂世勵俗,皆所當尚,是以誌集藝文o其中玉言如緣,崇文德而振武攻,蔑以加矣。至若章疏移會銘傳詩篇,有關世教,例得採取。然斐行儉有言,士先器識後文藝,文雖工非品不傳,猶視其人何如耳。由此可知當時的文獻不多,而文學也只不過是萌芽時期。並且該注意的是,其對文學的態度與中國學者對文學的一般見解是一樣,必須立足於「有關世教」的道德觀點上。這不止是由之後的府縣志編艳們承襲,也是被臺灣硏究的學者們所沿襲的見解。接著這本藝文志附有稱謂「總論」。口:閩南臺郡,無殊粵之瓊州,而水秀山名過之。曩雖聖教未孚,與中州迥別。數年來,式以宸翰,董以文衡,鼓以

7、科目,家絃戶誦,丘瓊山海,忠介之烈,當不讓於將來也。名文佳章得之海外,坡公其明驗矣。在這一節該注意的是,台灣風景的美麗大槪會產生優秀的文學,有如此的見解與期待。眾所皆知,所謂風土的因索對文學會有什麼影響?這是許多文學史家、文學硏究家有興趣的硏究主題,但是在此,必須注意的是,並不是把風土僅當作風土,機械式地考察硏究對臺灣文學的影響,而是必須歷史性的硏究與把握。在高拱乾的「原志」之後重修的府志是周元文所修訂,於康熙51年(1712)(1;版。本書是屬於少有的珍稀本,在中國本土已散佚,現今所知的原本除了密藏於宮內省圖書寮的一本以外,沒聽過其他的存在。這本在上述的圖書

8、館,藏有原文的複印本,我們可以用這做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