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成因及对策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是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992年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在36%以上,平均超过39%,高于1979-1991年间平均的35.5%,更远高于世界平均约22.5%的水平。相应地,消费率保持在62%以下,平均约为59%,低于1979-1991年间平均的64.6%,更远低于世界平均约77・5%的水平。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已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需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2、的比重。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成因投资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收入流量最终循环的结果,因此,要找出投资率偏高和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也必须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的过程来考察。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的角度看,实际消费率和投资率取决于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整个GDP的份额、它们的支岀结构,以及储蓄向消费或投资资金的转化。正是国民收入流量循环过程
3、中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致使我国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1.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所得份额偏低,政府所得份额偏咼1992年后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动不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份额约为66%,政府可支配收入份额约为18%,企业的约为15%(由于《中国统计年鉴》的《资金流量表》数据所限,只能分析到2001年,下同,但我们认为这不影响所讨论问题的结论)o原国家计委综合司1999年的一份研究表明,考虑政府的制度外收入和农村非税收入的影响,我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份额要低1-2个百分点,企业实际可支配收入
4、份额要低2-3个百分点,相应地,政府实际可支配收入份额要高3-4个百分点。因此,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GDP的65%,政府可支配收入要超过21%,企业可支配收入约为13%o分析造成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因素,需要一个参照系,我们把美国选作参照对象。这是出于下面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我们认为是因为它的经济结构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二,中国和美国同属大国,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比的。第三,美国的统计数据资料系统全面而且容易获得。1992后,美国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也
5、相当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73・5%,政府可支配收入份额约为13%,企业部门份额也约为13%。显然,和美国相比,我国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份额大体相当,均为GDP的13%左右,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份额要低约8个多百分点,政府可支配收入的份额要高8个多百分点。2、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中形成消费的比例偏低,形成净金融投资的比例偏高我国居民部门的支出最终去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最终消费,二是形成资本,三是形成净金融投资,即可支配收入减去居民消费和投资后剩余部分(考虑数据来源的一致性,
6、将不再考虑制度外收入和农村非税收入的影响,下同,我们认为这不影响所讨论问题的结论b我国平均约占GDP的66%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主要部分形成了消费,占GDP的比重约为46%,但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约为0・7左右,低于美国长期以来0・92左右的水平,也低于我国1989年前超过0・8的水平。造成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偏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资本形成成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去向,约为GDP的5・5%,这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有关。事实上,我国仍然是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
7、,农民的收入中相当部分是用于再生产目的,这部分活动带有企业性质。此外,个体工商户的收入也有相当部分是用于再生产活动,也带有企业性质。这两部分收入都被计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但即使将资本支出从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剔除,消费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还是偏低,约为0・75,与此相应,净金融投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去向,占GDP的比重平均超过了10%O导致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中形成消费的比例偏低,而形成净金融投资比例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对部分人来说,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保障
8、体系不完善等条件下预期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会增强这部分社会群体预防性储蓄动机。第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使收入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数据表明,到2001年时我国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447,远高于英美等国家0.3-0.4的水平。相当的居民财富和收入方面的差距是合理的,有利于保证经济效率,但差距不应过大,收入差距过大意味着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他们的消费是有限的,收入过于向少数人集中,会使他们把收入中更高的比例用于储蓄。第三,储蓄向消费资金转化存在约束。正如消费生命周期理论所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