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超敏CRP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敏CRP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超敏CRP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因其能和肺炎双球菌的细胞壁的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1],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40KD的血清B球蛋白。它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长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被称为超敏CRP。现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在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栓塞等疾病诊断和预测屮发挥的作用加以综述。1超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是一种主要市肝脏合成的蛋
2、白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平均值约为3.5mg/L),当有急性炎症、创伤和冠心病时CRP会升高[2]。CRP含5个多肽链亚单位,非共价结合为盘形多聚体。白细胞介索6(IL-6)、肿瘤坏死因子-Q(TNF-a)和白细胞介素1(IL-1)对CRP的生成有调节作用。CRP的生物特性主要表现为能结合细菌、真菌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形成的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细胞间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溶解靶细胞。在血管粥样硬化损害的早期还发现CRP与细胞膜形成的复合体附着在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市于各种原因的组织损伤血清屮CRP浓度的升高,同时
3、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免疫反应增强等急性时相反应,CRP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3]。2超敏C反应蛋白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临床实验室超敏CRP检测一直采用透射免疫和散射免疫方法,这些方法的参考值范围变动很大,从3mg/L到超过200mg/Lo随着人们对于低水平CRP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认识,这些测定方法的灵敏度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了达到所需定量的检测精度,研究人员已经对现有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和更新。Sanchez等对一种改良的免疫浊度法进行了评价,其最低检出限为0.26mg/L,H间变异系数在0.66mg/L时为10%,在CRP浓度较高时也不受胆红素、血红蛋白
4、、三酰甘油以及类风湿因子的影响。与传统的比浊法相比,其方法简单、快速,样本体积需要量小,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Hafner等也报道了一种在OlympusAU640分析仪上测定CRP含量更灵敏准确的免疫浊度法,其线性范围为5-200mg/L,批内变异系数〈2.25%,批间变杲系数〈3.l%o与其他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o超敏CRP的POCT新近也有报道,Roberts等对微量床旁CRP检测法进行了评价,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mg/L,线性范围在系统误差为10%和20%时分别为2~60mg/L及0.3~60mg/L;总变异在0.7~9.1mg/L时为〈8%。前带效应在CRP
5、>500mg/L时才会出现,但该方法在CRP>2mg/L时准确性较高。超敏CRP的临床检测目前也存在标准化的问题。有资料显示,冃前超敏CRP测定在各方法间甚至各试剂盒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患者个体资料与流行病学建立的正常值上限进行对照。因此,需要临床实验室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建立一种对高值和低值CRP都适用的方法,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3超敏C反应蛋口与颅脑损伤张吉平等[4]对129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吋期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的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伤情越重,升高越明显。这说明超敏C反应蛋口不仅是一种疾病标记物,同吋也参与创伤性疾病的致
6、病过程,且创伤越严重,肝细胞在IL-6等细胞因了诱导下合成超敏C反应蛋口的速度越快,并释放入血液中。伤情越重,超敏C反应蛋口的下降速度越慢。这是因为决定循环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唯一因素是合成速率。当可刺激超敏C反应蛋白增加的因素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循环中超敏C反应蛋白也不会很快消失,会随伤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可见,颅脑损伤后超敏C反应蛋口升高幅度和持续吋间是反映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指标,对判断伤情轻重、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4超敏CRP与心血管疾病4.1超敏CRP对健康人群首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前瞻性研究证实,超敏CRP不仅可用來评估未來6~10年出现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性,
7、而且还是首次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非常有效的预测指标。有学者对临床超敏CRP常规检测在预测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作用进行研究,他们将超敏CRP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校止了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超敏CRP高值人群是低值人群的2倍,在校正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超敏CRP的预测价值增加不明显。这是因为超敏CRP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临床上用于疾病预测吋,还要与其他危险因子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