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12875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人教版新课标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数学教学的冇效情境呢?可以先来看一堂精典的美国数学课例“由梧桐树推出的圆周率H”,从屮或许会悟出有效情境的真谛。蓝天白云下,老师带着一群学生走进公园,来到一棵梧桐树前。教师让学生测量、验证教科书上关于梧桐树的叶了长成后,长度是15〜20厘米,以及这种树成熟后的高度是10〜16米的结论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书中所说没错后,老师说:“书上说这种树成熟后树干的直径是30〜90厘米,请你们拿皮尺去量一量,看看这棵树的树干直径是多少。”说完乂把皮尺递给学生。一
2、个学生边走边说:“我看耍砍下树才能量。”来到树边,两个同学相对而立,拉直皮尺用目测方式估算树的直径为45厘米。老师说:“你们这样做只是估计和猜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算得比较准确?”这吋一个学生说:“我们可以先量树干圆周,然后在地上画圆圈,再量这个圆圈的直径。”于是几个同学就去做这件事。老师又问其他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办法?”一个学生观察树的两侧后说:“直径是树的圆周除以2。”老师说:“好!把你的计算结果去和在地上画圆圈的同学对对看。”结果不符,老师又问:“他们量出的圆周长为150厘米,除以2是75厘米,可是量地上的直径是45厘米。冇没冇比2更好的除数
3、?”这吋另一个学生说:“那就除以3。”他想了一想又补充说:“再减去5。”这吋老师指着一棵直径大约只有15厘米的梧桐树说:“很好!现在你们找到了一个公式,就去量一下那棵梧桐树,再用这个公式计算一下吧!”几个学生量岀这棵树干的周长,用公式一算,结果大失所望。老师又请他们再去量其他的树。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回来说:“除以3很对,但是减5就不太对。”另一个学生说:“3好像还不够大。”老师问:“要多大才够?”学生们就这样由几棵树的尺寸慢慢去推算,发现圆周再扣除直径的3倍后,剩余的那一•段长大约是1/&因而认为直径应该是圆周除以3•1/8。学生们就这样在“n”值上不
4、断推算着,这时候老师才说:“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有一个魔术般的数字非常奇特,有口己的名字,它就叫做圆周率n,约为3.14。不管圆多大多小,你们都口J以运用兀值除圆周求出直径,或从直径求出圆周……”然后老师就和学生们一边逛公园,一边用兀值去验证公园屮其他的数,直到学生确信兀是恒氏的值为止。不难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应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亲身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寻求方案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其间,老师适吋调整情境进行引导和点拨;学牛对老师和书木不盲从和被动接受,有独立与合作交融的实践探索和亲身验证。像
5、这样真正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所获得的“H值”,成了学生自己心中的“兀值”,真正实现了对书本和教师的超越。审视如此富有实效的教学情境案例,可以得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至少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突出经验性。从人的思维规律来说,人们不论是产生直觉思维或顿悟,它都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即知觉原型,也就是一个引发思维的情境。而决定这种情境冇效性的重要条件,就是情境与知觉者生活经验的关联性,关联程度越高,思维就越灵活。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的本旨,就是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之“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之“
6、情”(这里的“情”指师生间、学生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上述课例中,老师让学生置身丁公园这个生活情境屮,亲自测量、验证梧桐树叶的长度、梧桐树的高度、梧桐树的树干直径。这一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多种求树干直径的策略。新课程提倡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数学课木上配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图和活动情境图,其目的是要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但一些教师不能跳出“教教材”的樊篱,课木上是什么就教什么。笔者先后听了木地和外地“找规律”这一内
7、容的8节课,执教老师都是将课本上“彩旗、灯笼”的背景图照搬到人屏幕上来创设情境,形成了不管大江南北还是乡村城市都是一种教学情境的尴尬课堂。其实,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能创设有效唤醒学生经验、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2.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凸显趣味性。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看,学生的认知大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主建构的。要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冇效的学习活动,取决于这种情境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学生思考探索的有效支点。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上述课例中,师
8、生走出封闭的教室,一起来到公园,共同经历人类探究知识的历程,感受探索的挫折与惊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