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09734
大小:2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论自媒体的时代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自媒体的时代责任摘要:自媒体在弥补传统大众媒体在传播效能上不足的同时,也因其传播特质和自媒体的高度交互使用,给社会带来了流言扩散的负面效应,影响了社会和谐。在自媒体拥有越来越多话语权的当下,思考如何有效地引导舆论,如何合理利用它来弥合社会信任的裂痕,有效地进行善意传播,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自媒体社会责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凭借其包容性、亲民性、互动性的特点,成为受众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首选媒介。作为新媒体屈性下的媒介,自媒体拥有便捷、自主和即时等优势,它不仅能够为受众提供多元化信息、满足知情权,还能弥补传统大众媒体在传播效能上的不足。然而,让人
2、担忧的是,自媒体因其传播特质和自媒体的高度交互使用,给社会带来了流言扩散的负面效应。非理性的野蛮质疑,加剧了社会个体与群体间的不信任,给社会和谐带來了口大的隐患。与此同时,作为“官方媒体”的中国大众媒体,也陷入了权威性降低、公信力受损的困境。在自媒体拥有越来越多话语权的当下,思考如何冇效地引导舆论,如何合理利用它來弥合社会信任的裂痕,有效地进行善意传播,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一、新媒体时代的口媒体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在2003年7月美国新闻协会媒体中心出版的uWeMedia”报告中给自媒体下了定义:WeMedia是普通大众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
3、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是以数字科技为基点的新媒体,以自主化、私人化和平民化为特点,普通大众可以运用自媒体传播新闻,发表自己的感受,在网络屮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博客、微博、播客、手机群发、SNS网络社区、论坛、BBS等网络媒介形式,均属于自媒体。在舆论传播方面,自媒体与大众媒体相比有三大显著价值。第一,自媒体传播的自由价值。与传统大众媒体不同,自媒体以个人为主体。以时下使用频率较高的微囲为例,自媒体以记录、叙述、评论、转发等方式实现与群体的互动。这种传播方式兼具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通过参与公共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重
4、构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和消解权威机构的信息控制势力。与大众媒体(官方媒体)为政府代言,有义务接受监督和卅杳的特质相比,自媒体拥有更显著的自由话语权,潜蕴着更强大的传播力量。第二,自媒体传播的即时价值。普通人众使用和介入自媒体的门槛较低,接入方式多样灵活,通过手机终端即实现随时、随地、随性的共享,可以达到信息接收和传播的无滞后和零屏障,每一个传播者同时也是接收者,在自媒体信息的提供和索取上,形成以自己为中心且规模各异的"共享载体”。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之间形成了“任意门”,新一代网民对于使用自媒体体现自身存在感乐此不疲,各种符号的分亨和
5、修饰使得传播变成了网民集体文化认同的隐喻过程。第三,自媒体传播的渠道价值。相对于传统大众媒休的“明传播”,自媒体是以草根为基础、分秒为计速度的无阻碍“潜传播”,在主动和被动、关注与被关注的“潜传播”时,形成稳定的信息互动关系,并随着用户粘合度的增大,对于网络应用层次的需求和功能也随之增加。按用户所需,科学地寻找合理的信息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处理和利用效率,并构建即时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在“明传播”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口媒体“潜传播”优势就体现出它的渠道价值,这比其他的信息渠道更有价值。二、自媒体遭遇的道德困境从传播学北美芝加哥学派开始,关于科技进
6、步与社会变化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科技的进步使得媒体也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没有准入门槛,没有绝对传播界限。媒体本质上承担着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但口媒体的特质决定了传播者在传播属性上是个体化的,在传播出发点上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比较困难。在人们习惯当看客以后,原有的社会记忆会被他人所传播的社会标志所重构,形成特冇的网民的文化取向,忽略原有的社会责任,无法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而准确定位自己。在自媒体时代拥有的权利,使得容易形成“小团体思维”,也不会意识到“新媒体的使用道德”。组织传播学的“小团队思维”是指由于人的圈子固定在几个人的小团队,一旦这个团队在“沟
7、通”上出现了障碍就容易导致个人受制于某种“刻板印象”。这“一小撮人”之间并非绝缘,但这是一个内化沟通过程。儿个人闭门讨论而不顾周遭变化,这就是“内化”。而内化沟通越顺畅,就越容易忽视团队外部变化,组织的风险就可能越大,因为它会导致一致的错觉。近期在网络上热转的英国三集迷你短剧“BlackMirror"(黑镜子),第一集“TheNationalAnthem”(国家圣歌)中,通过网络人人成了国家丑闻的助推者,民众的意愿绑架了“首相的决定权”。可怕的是在国内,微博上逐渐形成的小规模不良风气一一网络民众意见试图“凌驾”法规之上,利用网络意见“压倒”大众媒体报道言
8、论,部分网络舆论企图“操纵”法律的审判结果。媒体从使用“内容提供方+传播渠道”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