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教师应是“五者”

论文:教师应是“五者”

ID:43609302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论文:教师应是“五者”_第1页
论文:教师应是“五者”_第2页
论文:教师应是“五者”_第3页
论文:教师应是“五者”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文:教师应是“五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应是“五者”——有效教学模式尝试有感近几年初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牛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山东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有江苏的“先学后教”模式。2010年,我们李兴贵中学在减负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参与”教学模式的尝试。《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数学教学应从学牛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牛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牛在教师指导下牛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结合学校提岀的课堂教学优化的“三个基木原则”和“三个十五分钟”,我努力

2、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近两年,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对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有了初浅的看法和见解。我觉得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应是以下“五者”: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鼓励者。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设计者,为每一堂课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剧木”。我们应该从《课标》的理念出发,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建议和作业习题,设计合理的导学稿和教学活动。好的教学设计像一个磁石能让学牛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像一点火星能点燃学牛思维的火花,像一座灯塔能引领着学牛的思维穿越于知识的海洋,像一杯茶香能学牛回味无穷。数学知识是相互连贯、螺旋上升的,所以我觉得设计应注

3、重知识的承前启后,注意课堂细节连续。对新课内容引入的设计,我常常设计一些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的问题和合理的情境相结合的引入,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牛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更能培养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进行整合、类比,归纳的能力。对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计适合本班学牛学习的环节,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如何结合等作出合理的安排,设计中留有给学牛思考和发言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牛黑板板书或板演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浙教版八年级下册《5.1多边形》教材安排有3个课时,分别是四边形内角和问题,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和用正多边形镶嵌平面问题。事实上,学生在学

4、习三角形内容时,就有相关的练习涉及到让学牛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学牛对“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这个定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对这3个课时的内容做了这样的调整设计:第1课时是让学生类比三角形的定义对四边形和多边形下定义。从三角形的知识中找到探索四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规律,并能应用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让学牛认识到四边形的问题可化归为三角形问题解决(化归思想种对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也很有帮助),设计探究活动“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第2课时是在学生己探得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后,设计配套的简单的几何问题,并提出正多边形的定义,使学生能利用多边形的内角

5、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有关正多边形一个内角或外角的问题;第3课时是设计课前问题:观察人行道或公园的地面,你能找到哪些镶嵌的图案?课堂上我请同学展示图案,并选取正多边形镶嵌的图案,引入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突破能镶嵌平面的关键是“共顶点的各个角之和必须等于360。”,整节课内容分3块:①一个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②儿个止多边形组合镶嵌问题,③一个全等图形镶嵌问题。在这节课中同样能复习巩固正多边形这块内容。我觉着这样合理调整设计的好处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能承前启后的,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整合一块相同内容的学习,用类比和化归思想来解决多边形的几何

6、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自主学习,我们就能用更少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就提高了。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位组织者,他能像导演一样驾驭整个课堂并能掌控教学活动发展的趋势和节奏。教师在提问时,组织学生能集体回答、个别问答;在学生回答时,组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出质疑;在学生黑板扮演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形成书而解题过程;在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时,组织学生互相合作、发挥集体力量。但是每节课对学生来说只有一次,没有彩排,没有NG,所以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当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发展偏离设计的主线时,我们应及时加以引导;当解题思路学生不易形成时

7、,我们应铺设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区域;当学生有质疑或有问题生成时,我们应抓住契机合理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和巩固重点。例如浙教版八年级下册《4.1定义与命题⑴》,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命题的结构。学生指岀命题“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条件和结论是一个难点。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了这样的引导:提问:“这个命题的结果判断了什么?”受“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影响,多数学生掌握了自认为以逗号为界的“方法”,不约而同地回答“等角对等边”;于是我将计就计:“请一个同学来解释一下:等角对等边的含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