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陈玉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凉州区黄羊镇新店小学陈玉梅摘要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渗透素质教育:第一,准确理解和处理好教材;第二,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第三,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第四,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树立科学的语文质量观。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冃标的高质量教育,而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耍。素质教育推陈出新,为我们的教育带來新的,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教育
2、思潮。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应从以卜几方面在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1、小学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学习其它学科,及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小学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不可分离。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能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良好的小学语文教育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去学习其它学科以及发展良好的性格。而素质教育本身又影响学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态度。一个没有良好
3、素质的学生,极容易从小犯卜-错误,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很多优秀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不能领悟。从而导致其它学科也不能及时的理解,以此形成恶性循环。2、准确理解教材耍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止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准确的把握好教材中的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一堂好的语文
4、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主要目标,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的目标体系,以有利于检测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我教的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所以我尽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将学习方法和规律教给学生,让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通过探索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变
5、师生间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为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发现的关系。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自己的认识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观察、思考和必要的讨论、实验,最终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4、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凸显德育功能
6、,培养学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真实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法则,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开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牛观。同时还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
7、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习惯主要包描写字习惯、听话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作文习惯以及识记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等等。因此,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终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牛顿、爱迪生、华罗庚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勤奋好学、怎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就不可能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做岀不可磨灭的贡献。5、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除了语
8、文考试成绩外,更主要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法等各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现行的这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对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改变现行的评价质量的办法,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系。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向教师提岀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努力探索,苦练“内功”,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1]沈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