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ID:43591607

大小:127.5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9-10-11

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_第1页
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_第2页
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_第3页
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_第4页
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姜书勤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品德与社会》课程推进到五、六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师试教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把它当作知识课程来教,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学习课程里的社会科学知识,只要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就行。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只要掌握了知识就行了吗?在教与学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达成课程目标呢?这些问题向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程在五、六年级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一、明确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给我们做了这样的表述:品德与社

2、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鲁洁教授给我们做了这样的概括:它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这是一个过程性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表述。)从课程标准的表述和鲁洁教授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它的目标也是综合的:知识性和它的道德性,两者缺一不可!那为什么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是指向它的一个方面——知识性呢?我国长期以来是按学科课程的设置原则,分别开设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的。在这样的分科课程中,不论是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都是

3、按照学科的逻辑来开设的。思想品德课是按抽象出来的道德规范、德目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社会课则是原来历史、地理的拼盘,按古代史、现代史、中国地理、外国地理等学科逻辑来编排,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这两门课程都脱离了它们原本存在的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样也割断了这两门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学习成了抽象概念、原则,或与学生生活无关的一些事实、现象、故事等等的传授、灌输、记忆、背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走向就是课程的综合化,这种综合化的趋势主要针对的是以往分科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分科课程是工

4、具理性的产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1]一句话,它是综合课程,不是学科课程、知识课程,教学本来就不能把它当知识课程来教。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一定要让知识学习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1]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课程·教材·教法》[M].北京.2003年第9期,2~9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教育部是把它当作德育课程甚

5、至把它当成品德课来看的,但有人则主要把它看作是一门社会课程。而鲁洁教授认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灵魂是它的品德性。五、六年级的教材虽然偏重于历史与地理方面的教学,但它的核心还是品德教育。历史,实际上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对善恶选择的历史,即使是久远的历史对它的后人还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就拿抗日战争来说,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后果就是拖后了我们的发展50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受其害。历史和我们息息相关,不是没有关系。在国外是没有专门的品德课的,如果说他们有品德课的话,历史和文学就是他们的

6、品德课(包括宗教)。历史所蕴含的是一种选择的道德,文学是人性深处的一种道德。我们说要通过生活讲道德,其实,历史就是生活(历史人的生活),文学也是生活(细节化的生活)。历史、文学都是人写的,是人的活动,我们写历史,就是要把它还原成人的活动,用一种细节化的方式来呈现,让历史中有一个人,一个能与学生对话的人。地理,无非是人的生活空间,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我们人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跟我们人息息相关。因为,这个生活空间是我们人的活动场景,是我们人的活动资源。我们人和环境、地理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的。这里也有一个态度问题

7、,不是要人定胜天,而是要人和世界融为一体,要呵护自然。(可爱的地球)怎么去融合呢?我们在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时,不是不要知识,而是用多角度去看,比如说月亮,我们可以科学地去看它,它就是一个天体,一个饶着地球转的卫星;也可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它,在朗朗的夜空它是那么的美,牵动着人的情感——“月有阴晴圆缺”;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它,“常娥奔月”的美好传说把人们带进美好的遐想之中。也就是用多种视角去看世界。人与人,人与客体就有了和谐。比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就是一个多视角去评价儿童的一个方式。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

8、,展现出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视角,从而形成价值观、世界观。当然,它的品德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不能只把道德当作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规范,还应当包含着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看鲁老师的生态道德观)。作为一个公民,存在着一个怎样对待自然的问题,在整个世界上,自然跟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发生了联系,与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获得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更要从品德上去培养学生宽容、共赢、共生的品格。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