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75783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陈维贤谈2017年语文备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高考语文考前预思摘要北京市特级教师陈维贤考前预思是对可能要考的内容加以预估、思考,研究应对和解决方法。预思,不是押题猜题,更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为了兜底和最优化。考前我们要想到最有可能考的内容,提前研究好怎么办,做好充分准备。万一考到了没有做好准备的内容尤其冷门内容,我们应该有预判和预案,这样我们最后一周做到让热点内容熟练化、冷门内容有准赛,会有利于考出最髙水平。本文针对使用全国卷地区,重点引导考生学会预思,但不针对具体那一套卷子。全国卷三套试卷,命题团队是一套人马。相信经过考前的查漏补缺、保温熟化、适当练习,辅之以有效的预思,语文高考成绩会更理想。—、题型方
2、面:1.文学类文本(小说和诗歌)中可能出现课内外比较题。该题型分值大,要求高,主要针对所选文本和教材中经典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某一具体点做比较,以引领师生重视经典课文的学习。如:2016高考全国III卷: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2015年高考全国I卷: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全国II卷门(4)•老汪与孔乙己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北京卷19.欧阳修《醉翁亭记》
3、描写了琅哪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2014年高考北京卷: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因此,考前我们应该把初髙中教材上几篇经典的小说和髙考必备古诗文翻阅一遍,重点理清那些思想意义大、艺术手法突出的文本,熟悉文本内容,建立必备的知识和方法体系。对诗歌来说,每首诗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重要作者的风格特点都要了如指掌。2•文学类文本一一小说阅读有可能考名著节选,
4、比如《边城》、《红楼梦》、《水浒传》等。针对名著节选的文本,我们做题时要考虑到该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尤其要联系教材学过的课文,这样不仅节省时间,更有助于全面看问题。比如,考到《红楼梦》某一片段中塑造某个人物的手法,我们可以结合整本书中常见的塑造人物的手法和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来考虑。3.当下,论述类文本共有三种题型:①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③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第三种题型侧重推断和应用。估计今年考查应用能力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新修订的考试大纲特别强调“阅读论
5、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而运用文本外的事例印证文本观点或运用文本观点判断一些说法正误是比较有效的考查方式。2014全国T卷的第一题就属于这种应用题。或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下列对作者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下列例证最能补充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因此,做该类题要走出“比对”的误区,学会运用文本内容解决文外问题。推断类的选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结论性的,我们只需看结论是否正确,能否从文本中推断岀来即可;另一种情况是选项由文本内容和结论构成,我们需要三看:看文本内容是否正确,看结论是否正确,看能否推断出来。另
6、外,论述类文本三种题型未必同时出现,也可能某一种题型出两个考题,特别是第二种题型。这种可能性虽较小,但认识到这一点能够避免我们陷入思维定式而机械套用。无论哪种题,都需要阅读时注意圈点勾画等阅读习惯和文本要点的理解、概括,真正理解观点和论据、论证。4.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客观题考查范围广,注重“全面性”;主观题适合考聚焦,注重“深度”。读懂是“诗歌鉴赏”的重点,高考命题正逐步破解答题模式化弊病,引领注重语文素养。后期重点是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结合诗歌类别把握诗歌主旨。高考所考诗歌主要思想感情往往不止一个点,注意全面性。2014年以来,所考诗歌主旨往往和“立德树人''联
7、系起来,杜甫顾炎武之类的忧国忧民、陆游辛弃疾等爱国类诗歌是重点。即使写“愁”的诗,愁的内涵不限于个人,更和国家有关,如李清照后期诗词中的“愁”。托物言志诗有很强的思想意义,考前应该熟化该类诗需要结合诗中物的特点来判断主旨是“人的品格和精神”还是“人生事理”。诗歌语言类题目包括炼字题和语言风格题。原本是诗歌鉴赏的重点,近年考查较少,今年需要注意。如考查一首比较豪放的诗词,分析“豪放”的具体体现;或判断所给分析是否正确。5语言文字运用词语£其成语题目,除从对象范围、搭配用法、感情色彩等角度外,尤其要注意是否合乎语境,和语境是否矛盾,是否吻合语境的侧重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